第01版:封面 4下一版
上街集中开工
23个重点项目
管城区组工干部三比
三争创提升服务能力
万亩戈壁变菜园果林
郑州印博会8月开
近八成展位已预订
郑新快速路工程已完成90%以上
大雨中售出万斤爱心瓜
市政协常委会专题议政
“三化”协调科学发展
干部沉下去 管理变服务
河南农业大学庆百年华诞
三讲三提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万亩戈壁变菜园果林

本报记者 张乔普 宋 晔

哈密的凌晨4点,相当于郑州深夜两点左右,援疆干部马国祥的电话和床头的闹钟几乎同时响了起来。他立刻披上外套,朝地区最大的农贸市场奔去。

“这应该是一年中最舒服的时候了。”马国祥告诉记者:“冬天我们也是这个时候出门进菜,根本就不想把手伸出来。菜市场每个车上都挂着火炉子。”

来哈密之前,马国祥从来没有和蔬菜打过交道。2010年年底来哈密之后,他去了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不久,市里专门成立了菜篮子办公室,他成了第一批负责人。

去年10月,哈密市尝试开通了全疆第一家周末蔬菜直通车:“每天四辆车,一辆车装一吨半,一共能辐射七八个社区。”

西红柿70公斤,每公斤3.8元;黄瓜80公斤,每公斤2.8元……天刚蒙蒙亮,趁着市场上的灯光,张应武在小本子上记着自己买过的每一样蔬菜:“我负责建设路社区的直销点。一公斤加价两三毛,不挣钱。”

“这些菜不赚钱,每辆车我们补助200元钱。尽可能把菜价降下来。”马国祥解释说。

对于这个夏季蔬菜一半靠外运、冬季80%靠外运的城市来说,真要把菜价降下来,更多地还要靠吴小波和同事们的工作。

吴小波是郑州市蔬菜研究所的黄瓜专家。入疆后,他成了哈密市恒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副总经理。

恒顺公司距离哈密市45公里,就建在茫茫戈壁上。“2010年,河南的援建资金到位后,公司进入建设高峰期。”公司支部书记王卫刚介绍说,2010年1600座、2011年526座——占地1.7万亩的恒顺公司,现在已经在戈壁滩上建起了3354座蔬菜大棚。

“公司原来种植的蔬菜品种比较单一。”于是,公司的10个育苗大棚成了吴小波待得最多的地方:改造育苗设施、引进培育新品种。

去年,根据当地种植习惯和发展要求,吴小波确定8个种植温室,引进了西红柿、辣椒、黄瓜、茄子、苦瓜、韭菜等20多个蔬菜品种。“现在公司已经有了300多亩大棚桃。梨、枣和桑葚正在试验,争取都能种成功。”

让吴小波为难的是,承包公司大棚的,多是退牧还草的游牧民。语言不通、没有基础,他只能在维吾尔族技术员的帮助下,一点点教、从头开始培训。

需要翻译的,不仅仅是吴小波一个人。

在花园乡夏马恰巴克村司马义·雅合甫大叔的枣园里,哈密市林业局副局长黄立新每次教大叔修剪枣树的枝丫,都要反复解释为什么剪这个、不剪那个。

在摸底调查中,郑州市农林科学研究所出身的黄立新发现,哈密的大枣几乎都是同一个品种。“下一步我们就要在哈密成立研究机构,对哈密的大枣进行详细分类、选育,丰富品种资源。”熟悉品种选育的人都知道,这不是一个小项目,三年未必能见成效。可黄立新却坚持自己的路,“我们就是要建立长期合作关系”。

“能用自己的技术让农民富裕起来,是我们这些农业技术人员最大的幸福。”黄立新和吴小波告诉记者的话几乎一模一样。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