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郑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郑部署华南城项目建设
让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多渠道圆村民致富梦
打造史诗巨片
《轩辕大帝》
正式开机
省委组织部
到新郑调研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多渠道圆村民致富梦

本报记者 赵 丹 高 凯

宽敞平整的路面、设施齐全的文化广场,还有悠然自得的老人、嬉戏玩耍的孩童……走进新郑市新村镇张垌村,记者看到了这样和谐幸福的景象。

“我们村以前在新农村建设中就得到了实惠,俺的居住环境得到了很大改善。”张垌村村支部书记张宪洲脸上笑开了花,“前段时间,市里又和省国土资源开发投资管理中心签约了望京新城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那里盖成新型社区后,俺村就要搬到那里,到时候俺们也要成为真正的城市人啦!”

住的好了,致富能力也要跟得上去。近年来,张垌村依靠蔬菜种植和运输专业发展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三层的白色小楼、宽阔的庭院里种着几棵银杏树,“俺家以前可是几间平房,一个土院墙,”44岁的村民吴喜春提起了以前的苦日子,“我从1994年开始跑运输,当时东凑西借,买了辆二手小卡车,通过自己的奋斗,如今我有属于自己的3辆大卡车,一年下来能挣不少哩!”近年来,随着城乡道路、住房条件的改善,形成了建材、水泥、石料的需求市场。张垌村那些头脑灵活的村民们瞄准这一时机,筹措资金购买运输车辆,发展起了运输业。目前该村的大型运输车辆达到了10多辆。

村支部书记张宪洲又带记者来到该村的蔬菜种植基地,只见一片片菜地紧紧相连,黄瓜、西红柿、长豆角、洋葱、土豆、辣椒等蔬菜长势喜人,蔚为壮观,不少村民正在辛勤地劳动。

张宪洲介绍,张垌村有着十几年种植蔬菜的历史,特别是近几年,该村在村两委班子的带领下,调查分析,选准了这条市场容量大、前景好、效益高的经济发展路子。前年村里又成立了鸿星蔬菜合作社,合作社除了定期给蔬菜种植户培训蔬菜种植知识外,还为种植户联系销路。现在全村200多户村民,其中一半以上村民都种有蔬菜。

村民张富伟去年盖了两个日光蔬菜大棚,记者见到他时,他正在给棚里的黄瓜除草,看着大棚里结满硕果的黄瓜,张富贵高兴地说:“这季黄瓜又是个好收成,虽然干这个苦点,但一年下来,通过种植蔬菜,每年我都有十几万的收入呢!”

旁边的村民王彩霞介绍,村支部书记张宪洲不但是个好村干部,更是位致富能手。他办网布厂已经16年了,当时新郑市鼓励村干部带头创业,张宪洲就投入到这个热潮中去,创业是艰辛的,但通过他的努力,企业越办越好。现在村里30多个村民都在他的厂里打工,村民不但能在家门口挣钱,而且还能照顾家里。逢年过节,张宪洲还自己掏钱给村里贫困家庭送去慰问金,村民都为能有这样的好干部感到高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