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文化 上一版3  4下一版
凤台寺塔
打造史诗巨片
中医养生热正起
让孩子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挥毫歌盛世 纵笔写人生
瓷器真伪
与档次鉴别
西汉开国功臣张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凤台寺塔
一段流传千古的美丽传说

凤台寺塔位于新郑市区南双洎河(古洧水)南岸的高台地上。台上林木苍翠,烟云缭绕。凤台寺建于宋朝,距今近1000多年。

凤台寺塔是一座六角九层叠涩密檐式砖塔,高19.10米,基部周长13.38米。塔身呈圆锥体,由水磨青砖砌成外壁,灰浆添缝,造工精细,古朴雄伟,甚是壮观。

第一层的东壁有拱券门,门楣、上槛和门框皆为青石,上边刻有塔铭,下面有武士浮雕像。拱券门内为塔心室,高2.01米,上顶收缩成六角藻井。第二层隔角有一半圆形假券门。第三层至第八层,出檐结构与一、二层相同。第九层无门,顶巅置有塔刹。塔身外檐的每层犄角处,有木质角梁,梁下悬有风铃,微风吹过,铃声响遍四野。

塔身台基下面筑有地宫,用以供置舍利子或安葬和尚。地宫东壁有半圆拱门、石门扇,门外斜砌封门砖。宫内壁上用彩色绘有各种花卉、人物、飞禽,姿态生动,形象逼真。

凤台寺已毁于战乱年代,古塔尚存。1986年11月21日,该塔被列为河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传,古时候的仓颉就是在这里造字的。古时候的人,用结绳记事。黄帝统一华夏之后,感到用结绳的方法记事,远远满足不了要求,就命他的史官仓颉想办法造字。

于是,仓颉就在当时的有熊洧水南岸的一个高台上造屋住下来,专心致志地造起字来。可是,他苦思冥想了很长时间也没造出字来。

说来凑巧,有一天,仓颉正在思索之时,只见天上飞来一只凤凰,嘴里叼着的一件东西掉了下来,正好掉在仓颉面前,仓颉拾起来,看到上面有一个蹄印,可仓颉辨认不出是什么野兽的蹄印,正要扔下时,见台下走上来一个老猎人。这老猎人是仓颉的老邻居,伸手接过东西,看了看说:“这是貔貅的蹄印,与别的兽类的蹄印不一样,别的野兽的蹄印,我一看也知道。” 仓颉听了猎人的话很受启发。他想,万事万物都有自己的特征,如能抓住事物的特征,画出图像,大家都能认识,这不就是字吗?

从此,仓颉便注意仔细观察各种事物的特征,譬如日、月、星、云、山、河、湖、海,以及各种飞禽走兽、应用器物,并按其特征,画出图形,造出许多象形字来。这样日积月累,时间长了,仓颉造的字也就多了。

仓颉把他造的这些象形字献给轩辕黄帝,黄帝非常高兴,立即召集九州酋长,让仓颉把造的这些字传授给他们,于是,这些象形字便开始应用起来。为了纪念仓颉造字之功,后人把河南新郑洧水南岸仓颉造字的高台称作“凤凰衔书台”或“凤凰台” ,宋朝人还在这里建寺筑塔,取名“凤台寺”,寺里有一座塔叫“凤台寺塔”。

本报记者 尹春灵 高凯 整理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