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文苑 上一版3  4下一版
美丽的错误
仲夏多喝茶
别否定
孩子本身
怀念母亲
享受平淡
九眼桥下的
“菠萝西施”
lf273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怀念母亲

刘月玲

2012年3月4日,母亲走完了她83年平凡而又绚丽的人生,永远离开了我们。

母亲走了,可每次回家看父亲,总是不由自主地想喊一声“妈”,无意识地在厨房、客厅、卧室寻找她的身影,满眼都是她用的旧物,仿佛能听到她和蔼的笑声从隔壁房间传来……

母亲张瑛,生于1929年,祖籍河南省温县北贾村,3岁丧父,上过私塾,十年后丧母,无奈被送入孤儿院。值得欣慰的是,在战火纷飞的岁月里,舅舅还算学业有成,且给母亲提供了继续读书的机会。1947年,母亲从开封女子师范学校毕业,随舅舅进入郑州市人民银行即现在的工商银行工作。1952年与任新郑县人民银行第一任行长的父亲结婚后,由郑州调入新郑,从此扎根新郑,和父亲相濡以沫生活了整整60年,在一线柜台工作了35年直至离休,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留在了新郑这片她热恋的土地上。

作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知识女性,母亲知书达理、思维敏捷,精明能干。在工作中,她勤恳扎实,一心扑在事业上,倾心尽力,任劳任怨,曾先后担任过会计股长、出纳股长、北街办事处副主任等职务。在她的倡导下应用的“皮筋捆钱法”,当时不但在新郑银行迅速被推广、普及,80年代随着人、工、农银行分家,此法还流传至各家银行。即使在各项工作几乎都是电算化的今天,这种方法仍在金融行业的日常工作中应用。

记不清有多少次,在落日的余晖中,母亲在办公桌前埋头苦干,算盘珠子噼里啪啦响个不停,成山的票据摆在面前,她打完一摞,擦擦汗再换一摞……

工作上要强的母亲,在生活中也不示弱,和父亲共同养育四个子女。幼时印象里,母亲每天下班回家不管多疲惫,都要洗衣、做饭,忙个不停。在那个物质贫乏的时代,每次吃饭父母总先让我们兄妹吃,难得有一点好吃的,总是给我们留着。我是母亲的娇闺女,到晚上母亲会教我识字,搂着我教我唱歌,儿时记忆里好像只有母亲的歌声、手把手教我写字的身影。长大后,参加工作了,下班稍晚一点,大老远就能看见母亲倚门眺望的身影。她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做人要正直善良,工作要勤奋踏实。

常年的辛苦劳累,母亲落下了好几种病根。而哥哥的英年早逝更是让母亲彻底绝望,失声悲号,心脏数次停止跳动,时常痴呆地念叨哥哥的名字,双目几乎失明。一生耿直刚强、肩上能扛一座山的父亲,历经白发人送黑发人,也是老泪纵横双手颤抖,数日沉默不语,人迅速苍老消瘦。我仰望苍天:该如何劝慰白发苍苍的父母啊?岁月流逝,淡忘了很多往事,唯有哥哥早逝愈久愈痛愈不能释怀,甚至希望他不要那样优秀,也许能让年迈的父母和亲人减少一些痛苦和哀思。

母亲病重时,全家仿佛在和病魔进行一场生死较量,谨小慎微如履薄冰。一次次病危通知书使我们面临死,一个个奇迹又使我们万分惊喜地看到了生。春节前后,母亲的心、肺、肾都出现了衰竭,身体越来越虚弱,父亲对母亲多了几分体贴与照顾,大姐二姐衣不解带,日夜守在母亲身边寸步不离,精心照料。但母亲生性坚强,从不喊苦叫疼,多少次我看见她吃饭,心就随着她端碗的手颤抖。但她在病中对我们嘱托最多的却是:别耽误工作,注意好自己的身体!

3月4日,母亲耗尽了全部心血,坚持见到了唯一孙女的最后一面,安详地走了。

母亲喜欢花草,如今,母亲养的花草早已香飘小院,睹物思人,花草在,人不在,泪眼模糊,恍然间分明看见母亲修剪花枝陶醉于花香的笑容。你在天堂还好么?若有来生,我们还做母女,我要回报今生的恩情!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