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新郑聚焦 上一版3  4下一版
铭记第二故乡
一家四代齐拥军
消防大队:青春在“橘红”中绽放
人武部:
创业路上
没有“退伍兵”
永不休止的“拥军爱民接力”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家四代齐拥军

7月27日,新郑市光荣院里,笑声不断,其乐融融。老人们的好邻居任福聚又“拖家带口”来看望他们了。

今年51岁的任福聚,是新郑市梨河镇三里岗村村民,自从光荣院2009年搬至附近,这里俨然成了他第二个家。

任福聚的父亲76岁高龄,动乱年代参过军。受父亲影响,任福聚打小就对军人有一种特殊的感情。年轻时在外跑车,只能逢年过节随父前来探访。后来,父亲年事已高,拥军的接力棒就传到了他这里。

由于家与光荣院一墙之隔,任福聚是早晚两报到。早上来给老人们剪剪指甲,下午开车带老人们上街溜达溜达;家里烙菜馍、摊煎饼,他给老人们送上;老哥俩闹别扭,得等他来调解;老人有个头疼发热,他就是“120”……“咱离得近,有啥事儿也能帮上忙,跑得快。”他把自己当成了老人们的“儿子”。

今年大年初一晚上,88岁的敬银汉老人突患急症,任福聚接到电话,立即放下和家人团聚的酒杯,开车送老人到医院就诊,一直守到初二早上老人病情稳定才离开。

一来二去,院里的老人们几日不见他,心里空落落的。“前段时间,村里搞新型社区,我是队长,忙活了两三天没过来。老人们让工作人员给我打电话,问我忙啥去了。”

这种感情,这种熟悉,用光荣院负责人的话说,“老人们听见脚步声就知道是他来了。”然而这些好事善举,在任福聚的眼里“都不是个事儿”。“现在,老百姓的生活提高了,光荣院里的生活条件也改善了。不需要缝被褥、送物品,咱最重要的是让老人们心里乐呵,都是举手之劳。”

拥军的接力并没有停止,这种爱心善举也一直在传递。儿子任磊时不时给老人们带点稀罕的东西尝尝,讲点稀罕的事情乐乐。刚上幼儿园的孙女,放假也常来光荣院里“串门”,给老人们跳个舞、唱首歌。

“从父亲到我,再到儿子、孙女,我们家四代都与部队结下了不解之缘,对我来说,这真是一种幸福。我决心把这个‘拥军接力棒’继续往下传,让我的子孙后代们世世代代拥军。”任福聚说。

光荣院负责人说,老人们的生活,因为有像任福聚一家这样的好邻居而越来越幸福快乐。同时,他也希望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关心老人们的生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