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虚实之间
水姻缘
中原收藏
lh27159
lh2716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水姻缘

沈小红今天穿了身大红色的中式服装。是经人介绍,在观前街南面的宫巷里订做的。大红底,上面是正金色的柳条纹。领口、袖口和下摆那里,也都镶上了金色的滚边。

裁缝店的老裁缝原本建议沈小红做连身旗袍的式样。老裁缝上上下下打量了沈小红一下,托了托黑边的眼镜。然后摊开一本《花样年华》的画报,放在沈小红面前。

老裁缝话倒是说得蛮婉转,说连身旗袍穿着有整体感,还能让人显得高瘦挺拔些。但沈小红一听,听出了话里面另外的意思。这不是在说沈小红长得矮胖吗?沈小红就偏不。就偏要做两件套的中装。上衣是凤仙领,把沈小红并不很高的脖子衬得娇婉些,娇婉里还略有点小家碧玉的意思。沈小红就要这种小家碧玉的感觉,沈小红就是块碧玉,娇小无助。沈小红就是棵青藤,缠也要缠在康远明的身上。

至于下装,沈小红思前想后,最后还是选了高开衩的长裙。裙子的长度直盖脚背,还要在脚背的下面一点。沈小红倒是听说过那个典故:徐丽莎从旗袍里“蝉蜕”而出一双长腿。沈小红嘴上不屑,心里则还是羡慕。沈小红问老裁缝拿了件样装,走进试衣间里换衣。沈小红的腿不是长腿,但穿了高衩的裙,在视觉上得到了很大的弥补。沈小红很有些欢天喜地。她让老裁缝把衩再开高些。老裁缝说,按规矩说,是应该开到膝盖往上三四寸的地方,要是再开高,就有些不成体统了。坐下的时候也容易出洋相。

沈小红想了想,说:“那就再往上高一寸,照原先的尺寸再高一寸。一定呵。要不,我可不付钱。”

瞧,现在的沈小红就已经穿着开了高衩的裙子,坐上了锃亮发光的三轮车。

配三轮车的,当然更应该是中装。欧式的婚纱是不适宜的。况且,沈小红的人也纯粹是个中式的人。画了大红的唇色,涂了大红的指甲油,脚上的皮鞋也是大红色的。今天的沈小红从头到脚是个大红色的人。就像中国传统年画中的人物,今天的沈小红从头到脚就是两个字:

婚姻。

沈小红上车的时候,伴娘递给她一把大红色的伞。零星的雨丝还在飘,沈小红又刚化了浓妆,伴娘便让人去观前街的百货店买了把大红的绸伞。绸缎的面子,伞骨则是竹子的。既喜气,又实用。沈小红刚看到的时候,倒是也蛮高兴,笑眯眯地接了过来。还拿在手里转了转,看着绸缎上龙与凤的图案。

但突然的,沈小红又像烫手一样的,把那把伞直扔的扔了出去。

“不要!”沈小红说。回头狠狠地瞪了伴娘一眼。

沈小红和康远明坐一辆车。

接着往后,则是一些亲戚朋友与同事。于莉莉和彪哥坐一辆,杨秀娟、葛林坐在一起。徐丽莎自然是没有来。不过徐丽莎倒是蛮大方,隔天晚上徐丽莎找到杨秀娟那里,说是要让杨秀娟捎带一件礼物给沈小红。杨秀娟倒有点尴尬,没话找话的和徐丽莎东拉西扯几句。徐丽莎自从在姚先生那件事情上受了些打击后,倒是消沉了些日子。不过,最近又像是旧伤已愈、新仇未添的样子。外面都在传说,说徐丽莎这些天新认识了一个港台的导演,那个四十多岁的男人成天扎了个长长的马尾辫。说话还带着奇怪的尾音。不过,他倒是很欣赏徐丽莎的个性。

机遇来了,徐丽莎现在很有向东南亚市场进军的趋势。不过,也有好多人在后面说:

“又是一个姚先生,又是一个姚先生。”

徐丽莎倒是真不管这些。她高高兴兴地到杨秀娟这里来,聊天,把礼物撂下,又高高兴兴地走了。没人看得出徐丽莎身上有任何元气大伤的迹象。又是那个蝉蜕而出、奋力奔跑的徐丽莎了。真正是云开雾散、重见光明。

连杨秀娟心里也不得不感到佩服。

徐丽莎给沈小红的礼物是一段高级的丝绸面料。徐丽莎说她是在杭州买的,虽然苏州也产丝绸,但那是种特制的绸缎,市面上很难见到。送这样的礼物给新娘子,好事当然是件好事,但关键是徐丽莎送给沈小红——杨秀娟感到有些为难。

不带给沈小红,这显然说不过去;但带给了沈小红,杨秀娟又怕沈小红翻脸,弄得大家都很难堪。杨秀娟早就隐约猜到些里面的蹊跷,觉得代送礼物这种行为,弄不好还会让沈小红误会了自己的立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