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雄师砺剑铸忠诚
让“三化”协调花开中原大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雄师砺剑铸忠诚
──武警河南省总队打造新型应急力量体系建设纪实
圆木托举训练。
穿过毒气障碍。

本报通讯员 李新可 邵启亮

6月上旬,中原腹地。一场代号为“12-雄师行动”的处置突发事件综合演练拉开战幕。千人百车迅速向“事发地域”集结,他们依托所属支队构建起的“机动、反恐、抢险救援、医疗救护”新型力量,经受住了复杂天气、复杂战况和全新战法的考验。

演练和实战显示,这个依托“四支队伍”打造的新型应急力量战斗力已具规模,保证了遇有突发事件,市区30分钟内、省内2个小时、相邻省辖市5个小时内全员全装到达事发地域并展开处置。

转变观念定准位 立足创新巧整合

2011年元旦前夕,总队作战指挥中心突然下达“作战”命令,要求各支队按最大出动兵力在规定时间内赶赴集结地处置突发事件,结果大多数单位未完成任务。

作为一支执勤部队,该总队担负着省内数百个目标的执勤任务,大部分兵力都被“捆”在了哨位上。在一茬茬官兵的观念中,扛枪站岗,哨位执勤是自己“主业”。所以,有人辩解说,兵力都在哨位上“捆”着,能按要求凑够人头就不错了。还有人认为,总队兵力过于分散,想快起来谈何容易。还有人提出缺少器材、装备落后、协同不够等问题。

总队长沈涛讲评时严肃地说:“提升部队执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是大势所趋,没有一支过硬的机动应急力量,关键时刻就完成不了任务,有辱使命。”

在随后进行的一次中心会议上,总队党委“一班人”达成共识:“河南在国家维稳战略中的区位作用很重要,必须围绕主题主线,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把河南武警打造成一支攻则必克、战则必胜的新型战斗队。”

基于这种思考,他们在认真分析研判形势的基础上,确立了“稳定中原、兼顾周边、策应首都、支援全国”的职能定位,提出了建立“机动、反恐、抢险救援、医疗救护”力量体系的基本构想。

在整合力量编成上,他们着眼省情,按照“能快速反应、能一队多用、能全省联动、能有效作为”的要求,科学划分协同区,从20个支队级单位精心抽调人员组成“四支队伍”:以总队直属支队为主体,执勤支队机动分队为支撑、执勤分队抽组兵力为补充的机动力量队伍;以总队特勤中队为主体,支队特勤排、县(市、区)中队应急班为支撑的反恐力量队伍;以总队工化救援中队为主体,支队机动分队为支撑的抢险救援力量队伍;以总队医院为主体,支队卫生队为支撑、地方机构为补充的医疗救护力量队伍。

在此基础上,他们在全省范围内构建东西南北中5个协同快速处突维稳群,建立健全县、市、省三级应急机动力量,形成覆盖全省、点面结合、有效增援的三级应急力量体系。

紧贴实战下真功

千锤百炼砺尖刀

“四支队伍”建立了,但不等于有了战斗力。伴随着滚滚的车轮、伴随着官兵疾行的步伐,他们开始了加快战斗力生产模式的新一轮探索。

围绕“全省联动、区域协作、职能拓展、一警多用”目标,他们不定时组织“四支队伍”参加“雄师行动”、“卫士”系列演习,以执行任务为平台,展开兵力快速抽组、精确机动到位、严密协同处置等实战演练。

万事开头难。大规模的兵力抽组对于一支执勤部队来说不仅仅是一次数量上的扩大,更是一次执行任务能力的跃升。面对总队党委提出的诸多“苛刻”要求,有人担心人员抽组过多会影响执勤,还有人担心新兵参加演练会吃不消,还有人怕保障能力跟不上。总队领导在动员中鼓励:“要紧贴实战下实劲,围绕创新发巧力,破险除障倒逼出部队战斗力。”

方案演练、实兵拉动、对抗演习……都成为“四支队伍”的“磨刀石”。每次演练结束后,组织各级进行检讨式总结,加强战术战法研讨,查找不足,制定整改措施。

同时,他们依据武警部队相关规定和总队处突反恐预案,制定《战备工作精细化实施细则》、《处置突发事件组织指挥细则》和《野战宿营规范画册》,指导各种力量结合担负任务,扎实开展规范化战备训练和针对性专业训练,精心组织演习和拉动演练。

去年以来,总队通过“卫士”系列演习和“雄师行动”等10余次实兵拉动演练锻炼机关、摔打部队,通过要素集成、单兵合成和体系融合,不断提高部队应急反应、快速机动、现场处置和综合保障能力。目前,具备了正常执勤不受影响,一次性出动8000名兵力,自我保障一周,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拳头”部队就要在关键时刻拉得出、上得去、打得赢。每年,他们都要从全总队选拔一批预备特战队员,进行为期8个月的强化培训;连续两年集中7天时间,组织特战分队进行“魔鬼周”训练。

破茧成蝶入新境,千锤百炼自成钢。经过反复磨砺,“四支队伍”已经成长为一支能够应对多种突发事件、善于攻坚克难的新型力量。

思想解放破难题 军民融合促发展

2011年11月,《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出台后,总队党委意识到,以河南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区,将成为国内经济发展中的又一个重要增长极。

安全稳定的环境是中原崛起的前提,如何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更好地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已成为总队党委“一班人”思索并践行的时代课题。

调研论证出真知。政委詹海观认为:破解难题关键在于观念的转变,以创新带动战斗力生成模式快速转变。走军民融合式发展之路,才能不断提升力量建设层次。他们主动与航空、铁路、公路等部门协调沟通,制定处置突发事件协作预案,确保遇有情况,能够多渠道、高效率实现兵力投放。

在加强以“四支队伍”为主体的应急力量体系建设同时,他们还将装备建设纳入省、市、县各级应急处置体系,充分发挥应急力量装备使用效能。根据各支队地理位置和各协同区担负任务的不同,制定《“四支队伍”装备建设标准》,按照配发、必购、选配、租借4种模式,采取总队补贴、支队筹集、地方党委政府和用兵单位支持的办法,以任务急需的推挖装吊、破拆钻爆、生命探测仪等大型机械和高精尖技术装备为重点,先后购置各类装备器材3400余件(套)。

在总队作战指挥中心建设中,按照“设计理念先进、功能完善集成、操作高效便捷、接口开放安全”的要求,投入5000余万元,重点建成4个中心、两大系统、8个模块,构建集作战指挥、勤务管控、通信调度、教育训练等于一体的信息化指挥控制系统,提升了首长机关对各种力量的指挥运用能力。

今年,他们还紧跟科技前沿,自主研发集智能分析、自动报警、跟踪定位等先进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哨兵,投入使用后将实现减员增效,大幅提升部队处突维稳能力。

哪里危险哪里冲 危难时刻当先锋

面对人民群众的第一需要,武警官兵总能及时出现在群众面前,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2012年4月14日傍晚,犯罪嫌疑人常某在濮阳市华龙区一超市门前,持刀劫持1名5岁女孩。濮阳市支队接到报警,迅速派出10名特战队员赶赴一线。谈判中,常某索要现金50万和1部轿车,扬言如不满足要求就与人质同归于尽。天色已晚,人质号啕大哭,常某更加恼怒,目露凶光,手持菜刀在小女孩颈部挥动,人质命悬一线。3名特战队员趁嫌犯注意力分散间隙,瞬时扑了上去,一记娴熟的卷腕夺刀将嫌犯制服,人质成功解救。

2012年4月30日,驻马店市郊,一女子雨夜不慎落入水塘。该水塘原为某砖厂取土地域,水面有2000多平方米,最深处有十多米。围观群众无人敢下水施救。驻马店支队三中队接到报警后,应急分队携带救生绳、应急灯等救护装备,不到3分钟就赶到事发地点。3名官兵不顾路滑、岸陡、水深,毅然纵身跳入冰冷的水中,协力将女子救出。

总有一种责任冲锋在前,总有一种使命义无反顾。自然灾害发生时,“四支队伍”是各项救援任务中的主力军。

“连日阴雨造成一小区楼体坍塌,请你部迅速出兵参加救援。”2011年5月,郑州市支队突然接到地方用兵请求。仅20分钟,指挥车、救援车等马达齐鸣,满载装备风驰电掣般驶向事发地,人员搜救、伤员救护迅速有序展开。官兵奋战20余小时,打了一场漂亮仗。

2011年9月,秋雨连绵。19日凌晨,陇海铁路三门峡段山体大面积塌方,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总队第一时间启动应急机制,指挥三门峡市支队“四支队伍”冒雨火速驰援,官兵迅速展开警戒救援,最终经过两天的奋战,陇海线提前恢复通车,避免经济损失近千万元。

两年来,他们累计出动兵力9万余人次,成功处置了劫持人质、道路坍塌、群体性闹事等20余起急难险重任务。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