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明朝丑陋的造神运动
舞马衔杯纹银壶
虚实之间
无病到天年
lh27170
lh27165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明朝丑陋的造神运动

郝金红

造神运动在封建专制时代并不是什么奇特现象,因为历朝帝王就一贯标榜自己是神,是“天子”,并且依靠这种非正常手段来笼络民心。而在明朝,一群无耻的士大夫为巴结当权太监,却集体上演了一出丑陋的造神运动,贻笑万年。

这群无耻文人们要造的神是魏忠贤,也是明熹宗时最大的宦官,权势熏天,专断国政,以致有“只知有忠贤,而不知有皇上”之说。要造神,当然还得有供神的祠堂庙宇。这显然难不倒这帮很会动歪脑子的士大夫,于是,全国各地的官僚掀起了为魏神仙建造“生祠”的政治运动。

第一个想出这个溜须绝招的是浙江巡抚潘汝桢。这个官场马屁精在天启六年五月在给天启皇帝的奏疏中说:“东厂魏忠贤,心勤体国,念切恤民,鉴此两浙岁遭灾伤,顿蠲茶果铺垫诸费,举百年相沿陋习积弊一旦厘革,不但机户翻然更生,凡属兹土莫不途歌巷舞,欣欣相告,戴德无穷,公请建祠,用致祝厘。”颠倒黑白,涂脂抹粉,无所不用其极,令人作呕。但是,昏庸的天启皇帝不但欣然准奏,还特地为魏忠贤的生祠题写“普德”的匾额,用一个三岁小儿的政治智商为这场造神运动推波助澜。

第一个马屁拍响了,效应立显——马屁精潘汝祯擢升为南京刑部尚书。如此一来,善于钻营的其他官僚们敏锐地察觉到魏忠贤与皇帝的态度,趋之若鹜,唯恐落后,纷纷在各地为魏忠贤建造生祠。每建一祠,多者用金银数十万,少者也要数万。所有花费,不是盘剥民众,就是取自官府。建生祠需要土地,或占民田民墓,或拆民房民舍,无人敢阻拦。其间参与这场造祠运动,四品以上的官员就有:应天巡抚毛一鹭、蓟辽总督阎鸣泰、宣大总督张朴、山西巡抚曹尔桢、工部郎中曾国桢、京城巡视御史黄宪卿、顺天知府李春茂……就连大名鼎鼎的督师亦不能免俗。短短一年中,忠心于魏忠贤的那些官员们一共建造了魏氏生祠四十处,让人不得不佩服其海啸般的速度和工作效率。

于是,替魏公公修生祠已经成为当时官场上最流行的表态方式,别人建了,你不建,那就说明心中没有魏公公,那还要不要在官场上混?甚至有蓟辽总督阎鸣泰将这项运动做大做强,他一口气在辖区内建了七座生祠,花费白银十万两,创下了当时建造生祠的吉尼斯纪录。

有生祠,当然还要配上级别相当的名号,于是,在一个昏庸的皇帝和一帮无耻的吹鼓手的推波助澜下,魏忠贤的“无上名号”愈来愈多,愈来愈奇,诸如“厂臣”、“元臣”、“上公”、“尚公”、“殿爷”、“祖爷”、“老祖爷”、“千岁”、“九千岁”等等。把“千岁”、“九千岁”这些皇室勋戚的尊称用于一个太监,已经够出格的了,然而魏忠贤似乎还不满意。因而有些人干脆叫他“九千九百岁”。据吕毖《明朝小史》记载,那些阿谀奉承之徒,在魏忠贤面前连干儿义子都挨不上,居然以干孙子自居,对他行五拜三叩头礼,口中高呼“九千九百岁爷爷”。真是斯文扫地,登峰造极。

魏忠贤和他手下那些疯狂且无耻的士大夫们,必将为自己的自负和谄媚付出代价。魏忠贤最后倒下了,不是倒在真理面前,不是倒在正义面前,而是倒在了权力更大者的权力下。崇祯即位后,将魏忠贤赐死。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