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郑风 上一版3
美美与共少女俑
《罗斯柴尔德家族》
浦江夜景(油画) 冉熙
语言还需老实点
唐 三 彩
白帝诗情烁古今
连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载

当然,他看到的“那位先生”就是我。当他问“Anybody”时,可能是机会来得比较突然,现场一片寂静。这种时候哪怕1秒钟的冷场都让人格外尴尬,更何况无人举手的局面持续了大约5秒。我是做主持人出身,救场是我的天职,我也曾经在大学演讲,知道冷场的滋味儿,对台上的奥巴马深表同情,下意识地想替他解围,于是我就举起了手。

其实我并没有刻意想提问,但我知道只要我举手,至少第二天的报纸不会出现“奥巴马记者会遭冷场”这样的标题了。我一边站起来举手,一边用余光扫身边那些韩国记者,我想如果他们中间有人举手,我就坐下来。遗憾的是举手的依然只有我一个人。

奥巴马看到有人举手,如释重负,欣然示意我可以提问。我首先向他解释,对不起让你失望了,哥们儿是中国人。此言一出,场上笑声一片。

奥巴马对此并无异议,他说:“很高兴见到你。”

随后我说:“但我也是亚洲的一员。”

Represent the entire Aisa字面直译是“代表亚洲”,总统的回答是:“Absolutely”(当然可以。)

我继续说:“亚洲人都是一家人。”

此时奥巴马不再顺着我说,“你的英文比我的中文好,但是……公平起见,这个提问机会要留给韩国,所以……你……”

说这话时他有点儿结巴,可能是既不想得罪韩国记者,又不好驳我的面子。这时我转过身看,韩国记者依然没人举手。

在这种场合下提问难度的确很大。首先它是全球直播,你的每一个细节表现都会被全世界看到,职业记者此时冒着很大的风险履行职责,弄不好就会贻笑大方。其次,要想提好这个问题,需要三个先决条件。其一是语言,英文足够好,能够流畅地表达。其二是心理素质,受过直播训练,敢于直播时在2000多家媒体面前发言。其三是经验,你必须听懂奥巴马在10分钟演讲里所说的每一句话,和此前进行的所有问答,并且了解其背景,否则你问的恰好是别人说过的,显得很傻。这几个先决条件,就已经筛掉了大部分事先全无准备的韩国记者,更何况你还得组织一个靠谱的问题,不至于在大庭广众之下显得很没水平(韩国记者中少见英文高手,可能也是因为水平高的都去投行上班了,详见《莫让金融误国》一文)。

这时候有人用英文喊:“我是美国人,但我在韩国工作,算不算韩国记者?”此人长得金发碧眼,还不如我像韩国人,显然不能算,不过好歹也算给了奥巴马一个台阶,缓解了气氛。

我看奥巴马一脸不知如何是好的神情,便转向韩国记者说:“如果韩国朋友允许我代表他们提一个问题呢?好不好?”

总统仍然不愿轻易让步:“那要看韩国记者是否有问题问,没有,没有人发言吗?”

依然一片寂静,没人举手或表态,令总统情何以堪。他说:“这好像比我预期的复杂。”台下又是一片笑声。

我继续给他台阶下:“请回答来自亚洲人的一个问题,奥巴马总统。”

他点头默许,笑容不太自然:“好,那就请问吧。我只是想确保韩国记者有提问的机会。”

这段不足一分钟的小插曲后来在网上广为流传,成为当年点击率最高的视频之一。大家兴致勃勃地把CCTV版和凤凰卫视版拿出来作对比,讨论我的言行是否符合国际礼仪;还有一些人对汉语里的“代表”二字极其敏感,借机大做文章。

关于所谓的“代表亚洲”恰当与否,需要还原当时的语境。首先这涉及翻译问题。在英语里,“Represent”是常用词,表示“具有某类人群的特质”。所以Represent the entire Asia意译为“作为亚洲的一员”更为准确。在欧洲人面前,每一个亚洲人都可以代表亚洲,就好像在外星人面前,每一个地球人都可以代表地球,是为“一叶知秋”。一些人不分时间不分场合,一听“代表”便反应强烈,这应该算一种极具中国特色的文化现象(老百姓在某些中国语境下不希望“被代表”,这实际上反映了民众对提升有效实质的政治参与度的渴望,我很理解并且认同)。我作为记者,也很清楚如果一段话被人断章取义,会产生多大的误差,更何况其中还有语境、文化的巨大差异。

至于在这种国际场合怎样的言行才算合乎分寸,韩国前总统金大中的儿子给我讲过一个故事。当年他父亲作为韩国总统访美,和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一起在白宫答记者问,会议结束后,两人退场。一个美国记者突然站起来说:“对不起,总统先生,我还有一个问题,请你回来!”已经走下台来的克林顿闻言又乖乖回到台上,耐心接受提问。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