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推进教育均衡促进教育公平 上一版3  4下一版
利用专家资源 打造教育名校
借力东风 重新起航
0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利用专家资源 打造教育名校
加强交流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把脉问诊 打造高效课堂优化手段 提升德育实效
学校组织全体教职工开展拓展训练,提升集体凝聚力
校篮球队在训练:快乐校园,阳光生活
社区帮扶:让夕阳更红更美
文艺汇演:放飞梦想

郑州十二中

自2010年6月郑州市教育局组织实施“优质化”工程以来,郑州十二中在与上海专家组合作下积极推进学校优质化工程,努力打造优质教育模式。历时一年多,在上海专家组的帮助下,项目实施工作取得显著效果,在全校教师中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教育教学质量也呈不断攀升之势,优质化工程的良好效果得到更好的推广。

凝聚人心 形成学校发展合力

从学校优质化工程实施工作之初,学校和上海专家组合作双方就从项目学校发展实际出发,形成了共识,以建章立制为突破口,注重塑造校园精神与提升学校师生价值的追求。在专家组的帮助指导下,学校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进一步修改完善了各种管理制度。其中涉及到了学校管理的各个方面,如教师听课、评课制度、青年教师培训制度,骨干教师培养与选拔条例等等。这些制度的实施,在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使繁琐的日常工作逐渐变得有条理、清晰起来,既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也提高了教育的效益。同时,专家组成员还参与了学校三年规划的制定,和学校教师、中层以上干部坦诚交流,对学校发展进行诊断并提供建议,促使学校教育教学变得理性,课改稳步推进。学校教职工通过制订个人职业发展计划,更加明确个人的发展与学校发展间的关系,主动把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使得优质化工程工作取得很好的效果,学校形成了上下拧成一股绳,共同担负起提高办学质量的责任的局面,大大增强了学校的凝聚力、向心力,为学校下一步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思想基础。

加强交流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实施学校优质化工程,依托上海专家组的优质资源,郑州十二中加强对外交流,拓宽教师培训渠道,丰富形式,提升层次,提高实效,努力打造了一支高素质教师队伍。

实施课程培训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自实施优质化工程以来学校先后有300多人次去北京、上海、重庆、石家庄、厦门、新疆、哈尔滨、淄博、婺源、无锡、曲阜、徐州、禹州、洛阳、焦作、周口、辉县、南阳、济源、开封、登封、新乡等地分别参加解读课标培训、优质化工程研讨会、班主任研讨会、新教材改进培训、教研组长培训、高中新课改课堂教学研讨会等。通过这些培训,使大家转变了观念,开拓了视野,提高了认识,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加强师德培训,倡导教师终身教育。学校为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修养,进一步加强了制度建设,以此作为保证;扎实开展活动,以此作为载体;及时弘扬先进,以此作为导向。学校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开展教师师德论坛——“寻找身边的感动人物”、“我把青春献给党”等主题教育活动,提升教师思想境界,加强价值认同感。学校还把每年5月的第三个星期五定为“班主任节”,从学校领导到全体学生,全校营造出尊重班主任,崇尚争当优秀班主任的氛围,提高了班主任的幸福指数。2012年4月,学校举办主题为“书香致远”首届读书节,倡导全校师生好读书、读好书,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立足校本培训,推进名师工程。学校积极组织教师学习现代教育技术,举办教师班班通培训并进行考核,鼓励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课堂教学及班级管理。同时积极实施以课题为中心的培训策略,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努力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学校定时组织教学研讨活动,设立名师讲坛,奖励学术论文论著,邀请专家名士举行学术报告会。通过学术研讨,缩短广大教师向“科研型”教师转变的周期。

把脉问诊 打造高效课堂

自实施优质化工程以来,一直以解决学校当前最突出和最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为抓手,提升教育智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一年多来,上海专家组4次深入学校课堂进行听评课,和教师面对面交流,聆听教师对课堂教学的理解,摸清了教师对课程的认识以及对学校发展的看法,学校如何提升课堂效率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意见和方法。与此同时,还多次为学校提供了我国沿海城市教育优质资源,让全校教师受益匪浅。如: 2011年4月~2012年5月期间,分别参加淄博“导学案闭门会议”、西南大学附中参加高效课堂研讨会、上海两地三校联合教研活动以及赴上海浦东外国语学校听课等;2011年10月举办了由郑州市二中、上海澄衷高级中学、郑州外国语学校参加的“两地三校”同课异构活动,12月还举行了主题为“课堂教学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学习”的专项活动;2012年初,在教研组进行公开课的基础上,进行“以某一学科为例,谈新授课学习卷的编制与使用”教师论坛。2012年4月,学校组织了与上海澄衷中学的联合教研活动,就教研组建设、试卷命题和评价及青年教师成长等方面进行大会交流和分组研讨。通过向名校学习、交流,利用优质化工程的平台与教育发达地区的先进办学理念接轨,使优质化工程项目学校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上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优化手段 提升德育实效

受优质化工程专家组“关注学生的成长而不是成果”,“学生的成长即是教育的成功”理论的启发,自2011年开始学校实施了“全员导师制”,导师通过指导学生做好人生规划、指导学生丰富成长记录袋、每月与学生进行至少一次平等交流、每期至少进行一次家访、每期撰写综合评语等活动,着力关注学生健康成长,强调学生在学业、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方面在原有基础上的发展水平,全员导师制的实行,使学校师生关系更加和谐。

学校以养成教育、感恩教育、责任诚信教育为主线,加强探究性活动的开展,加强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对典型学生的教育。学校根据《综合素质评价方案》、《综合素质评价手册》、《学生成长记录袋》,通过由班主任、班干部以及学生代表组成的评价小组对学生的发展进行过程评价。通过系列化评价,学生的自我约束、自我评价、自我完善的意识得到提高,促进了每个学生的进步。在2011年元旦期间,学校组织全体教师去北京市东直门中学和月坛中学参观学习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成果。学习期间听取了北京市教科所有关领导和专家关于北京市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专题讲座。通过学习培训,教师们对高中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有了更直观更深层次的认识。2011年11月,学校开展了“综合素质过程性评价成果展示”,老师们细致到位的评价,同学们精美的成长记录册、丰富的素质成果,让学生将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像一朵朵美丽的花儿芬芳绽放。

与此同时,学校着力学生党团建设,狠抓基础性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开展文明学生、文明班级、文明年级等活动,立足先进学生、先进集体,带动学校发展。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学科教学中,树立全员教育,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思想。长期以来,学校紧紧围绕规划,抓实效,将德育工作要落到实处,使工作的开展更加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办出令郑州人民自豪的教育,是十二中人永恒的追求,而学校优质化工程为学校的追求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和平台。郑州十二中将继续珍惜和把握同上海专家团队的合作机遇,充分利用好专家资源,逐步解决学校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从而让更多的名教师脱颖而出,为郑州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时近酷夏,去郑州市二十六中采访当天,烈日炎炎,在二十六中办公室主任刘长庚的带领下,进入校园,绿意葱茏掩去几分酷夏的炎热。学校内红色的教学楼简约古朴,浓厚的文化氛围融于其中。学校占地面积近40亩,现有34个教学班。“学校硬件设施和规模,在郑州市区初中学校里算得上比较出色的。”教学副校长李培红说。

不同于其他学校强校托管、联合办学,郑州二十六中学则被纳入优质化项目工程,学校实施“全景立体式德育”,在优质教育资源倍增工程中闪现特色亮点。“在郑州市区,被列入优质化项目的学校大约有10个,我们学校算是较早的一批。”郑州二十六中校长张松晨介绍。自2005年以来,郑州二十六中学高质量完成第一个三年发展规划,赢得省市级奖项近百余。如今,学校新的三年规划已明确提出,郑州二十六中学正起航前行,整装待发,执笔绘蓝图。

德育架起心灵之桥

正如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所说,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随着郑州市中小学道德课堂工作的开展,德育水平诚然成为判断学校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谈及学校优质化工程的中心点,张松晨肯定地说:“德育是侧重点,我们把德育课程化,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进行德育教育,从而以德促质,以质养德。”

郑州二十六中实行“全景立体式德育”,学校特意勾画一幅“德育树”图画,立体形象地呈现“全景立体式德育”实施方法、途径、过程和最终意义。据介绍,二十六中实行的德育导师制度,将德育目标、任务分解细化到每一位教职工。张松晨介绍,学校的行政人员都细分德育任务,其中包括实验员、图书管理员、会计及所有后勤行政服务人员,让德育架起师生间的桥梁。每年,学校对全体职工进行德育导师培训。每天,学校会有两名德育导师全天候巡查,对学生中出现的问题给予纠正和指导。德育导师主要有四项工作:为每位学生建立成长档案并进行管理;家访联系,定期或不定期访问学生家庭;经常与学生谈心;进行个案分析及会诊,记录成长过程的点滴事例。

当德育渗入学生的生活点滴,他们就会自发向善、向上,二十六中涌现无数感人故事,学校特意集结成册,取名《感动》。2011年,张亦楚初中毕业,但她在二十六中度过了难忘的三年,她身患先天性疾病,双腿弯曲、行动不便。得知她的情况,七(9)班班主任毛华主动请缨把她分到自己班级,初中三年,全班55个同学分成帮扶小组,天天轮流接送她上学、放学。无论严寒酷暑,同学每天背着她上下数趟,泪水和感动凝结在教学楼101级台阶之中。张松晨动情地说:“三年坚守,这个群体只有一个约定,守信不难,难的是长久守信。全班同学在毛华老师的带领下,用金子般的诚信在全体师生心中树立了公民道德标杆。”

学校面积不大,但浓浓的爱充盈整个空间。七(2)班牌摔坏在地,常规办法是班主任查明真相,对“元凶”进行批评教育。但是,经过商量,二十六中决定用人文的方法,在黑板报和校园网发布一条公告——寻找一颗勇敢而诚实的心。公告讲述“列宁打碎花瓶勇敢承认”的故事,希望把班牌碰掉的同学勇敢站出来。公告引起全校轰动,肇事同学主动承认错误,德育教育显现出事半功倍的效果。2010年,一只小鸟在学校扎窝,但鸟窝所在地是班级清洁区,小鸟粪便如果不及时处理,担心影响班级荣誉。班主任建议全校发起倡议“我与小鸟同成长,共飞翔”,鼓励同学们爱护鸟类、自然,从而延伸到爱护学校、祖国。讲起校园里感动的故事,张松晨如数家珍。他补充道,学校每学期都会举办主题德育活动,如庆祝党建、建国系列活动,红歌唱响校园,国学经典诵读比赛等。

师资建设硕果累累

“学校始终坚持把教师这一因素放在第一位,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承担者,是学校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更重要的是,教师是学校‘最难获得或最难替代的生产要素’。”张松晨如此描述教师的重要性。郑州二十六中确立“五全教师发展学校的办学模式”,即:全面、全员、全程、全方位、全能,确立教师全程发展轨迹,量身定制名师培养计划。学校通过“名师工程”进一步扩大已有骨干教师的影响范围;实行“青蓝工程”,以传帮带的方式提升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坚持“三立工程”,四十岁以下青年教师苦练内功,培养骨干。

“在班级管理上,我们实行团队管理制,一改班主任在班级管理的传统角色定位,设一个班主任,两个助理班主任;班主任进行全面协调,助理班主任负责学生文明礼仪,班级宣传和网站建设等。”张松晨如此介绍学校的管理特色。此外,郑州二十六中联合上海名师开展“同课异构”活动,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授课,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设计、授课方式从而拓宽本校教师的教学思路,为教师提供一个交流互动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教学20多年,现在为了进行创新突破,先后去上海、南京、北京、天津学习借鉴他人的教学经验,总想给自己的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觉。”校内被誉为“课改先锋”的八年级数学老师刘建华说道。她利用“学案”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参与性,让学生提前预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先学会的学生教不会的学生,从而由独学到群学转变。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换座位进行讨论学习。“进入二十六中以来,三个契机让我成长:‘青蓝工程’以师带徒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参与‘同课异构’学会倾听学生;参加‘五个一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刚从大学毕业一年的新生代教师王倩认真地总结道。随着优质化工程的实施,学生也切身体会到学校的点滴变化。“从七年级到八年级,我的排名提前了十多名,家人更加关心我的学习,老师的教课方式更有吸引力,课后作业减少了,减轻了负担。”八年级孙瑞瑶讲述着变化。八年级的张艺茹补充说:“学案给了我们很大帮助,提前预习提高了学习效率。”

师生携手愿景可及

学校的创新管理和教师的不懈努力赢得家长的信赖,有效阻止片区生源的流失。九年级学生禹方一朴的家长说:“最大的感触是孩子来二十六中后,变得自信,而报考高中学校目标随着信心倍增由市重点最后定位省重点。更重要的是,孩子萌生爱校情结,原本内向的性格也逐渐学会乐于助人。”八年级学生张戈杰的母亲王女士表示,她的两个孩子先后来二十六中就读,姐姐张靓杰以优异成绩考入郑州一中,出于对学校的信任,她把第二个孩子也送入二十六中。

据介绍,优质化工程项目在二十六中分为六个阶段:“提升学校精神,培育校园文化”、“诊断学校问题,落实整改措施”、“增强专业能力,促进教师发展”、“改革课程体系,创新培养模式”、“凝练教育理念,形成办学特色”、“扩大社会影响,争取社会认同”。优质化工程实施两年来,学校发展走进快车道,强化了学校内涵建设,各方面取得可喜成绩。

2011年,郑州二十六中在中招中取得重大突破,600分以上学生18人。14人考取郑州一中,9人升入外国语中学,8人进入省实验中学,被省级示范性高中录取160人,占报考人数的42%。学校连续第七次获得郑州市普通中学教育教学先进单位,被评为河南省首批师德师风建设先进校,连续三次被郑州市人社局、教育局评为郑州市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获“河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佳学校”,在校教师和学生获得的荣誉不胜枚举。

在优质化工程伊始,郑州二十六中制定各层级的“三年发展规划”,制定学校和各处室发展规划,这是二十六中实施优质化工程的整体蓝图,确立了学校发展理念与目标;要求教师制定发展规划,积极改革创新学校管理,建设高素质、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教师队伍;制定班级发展规划和学生发展规划,实现班级管理的规范性、爱心性、和谐性。三年规划描摹二十六中未来的发展蓝图,由全体师生携手绘制,回首是丰硕成果,前行是愿景可及。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