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当廉政底线
又被围观……
不要让“人均工资”撕裂社会情绪
“跪行管理”折射资本文化暴力
“公选”的大学校长
是什么级别?
新闻震撼的世界
作家何为?
王刚的锤子砸向了谁
推进户籍改革
需要更多有效措施
白领没钱消费
内需困境的一面镜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公选”的大学校长
是什么级别?

从“公选校长”的新试点,到选拔标准的新变化,再到校长头衔的“职业化”……中国高校干部体制改革正在稳步前行。细数近一年来教育主管部门和多所高校的新举措,不难发现,“公开化、专业化、职业化”已成为贯穿这一改革进程的最鲜明的标签。(8月21日《中国新闻网》)

长期以来,教育部直属高校校长通常由上级部门决定,今年教育部的“公选校长”试点,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由上级任命的惯例,成为大学校长人才选拔的重要方式之一。在笔者看来,作为一种教育探索本身其价值毋庸讳言,但也必须要承认和正视,“公选校长”距离校长职业和高校去行政化其实还有遥远的一万米,要持谨慎的乐观态度。

我无意质疑“公选校长”的积极初衷和程序正义,也无法否认从上级任命的“惯例”到“公选”的确是一种突破,但在现实的语境下,无论是教育体制还是行政管理体制,都决定了“公选”的校长与任命的校长只是换了包装的“两朵玫瑰”,并无本质的区别——不信,请问“公选”的大学校长是什么级别?部级的还是部级,副部级的还是副部级,任职方式的不同并不意味着大学校长官员化的“内涵”属性的改变——还不仅是大学校长,在大学内部,层层行政化的管理体制对应着的是一级一级的官员队伍,让没有级别的大学校长去管理和领导厅级的院长、县处级的系主任,也忒不现实。

大学去行政化,首先要确保大学校长的非官员化,成为与职业经理人相似的、忠诚于学校而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职业校长。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教授治校”和“教育家办大学”的目标。而有了这个前提,才能继续倒逼整个高度行政化的高等教育体制逐步脱离权力之手,走向学术自由和独立。只要大学校长实现了职业化,国民教育体系中的中小学校长官员化的现状就会得到改变。

再专业的学者只要戴上了“级别的官帽”,都会受到体制的制约和束缚,官员的本色会远远超过教育家的激情。这几乎是必然的。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去行政化还是要从根本的体制入手,不能将大学去行政化简单地理解为大学校长去行政化,更不能把大学校长去行政化操作成大学校长去“任命化”。否则,关乎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种种“探索”都会沦为形式主义和空中楼阁,中国第一所“教授治校”模式的大学——南方科技大学的各种困境和被“招安”的现状,就足以证明一切。 陈一舟

“公选”的大学校长

是什么级别?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