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鲁迅与幽默
鹰击长空(书法) 马青山
《西递·宏村:美丽的国家名片》
大 李
岭上秋歌(国画) 李升运
汝 瓷
“梭罗情结”之真伪
连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梭罗情结”之真伪

齐 人

美国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是一部被艾略特称为“超凡入圣”的书;也曾被美国国家图书馆评为“塑造读者心灵的二十五本书”。自上世纪80年代有了中译本后,几乎每年都有新译本问世,且都销路不错。尤其是这几年,《瓦尔登湖》在国内迅速升温,文人们谈梭罗成了很时髦的事,一张报纸上有时可以读到几个作家同时大谈梭罗,似乎不如此就有落伍之嫌,就像前些年人人争说卡夫卡、马尔克斯一样。这其中,凑热闹、赶时髦的自然也不在少数。

回归自然,远离喧嚣,乃梭罗情结的核心。这其实也是老庄哲学的要义,咱老祖宗并不缺这玩意儿。再早还有伯夷、叔齐,武王灭商后,他们远离城市,辞别红尘,耻食周粟,采薇而食,最后饿死在首阳山。后来,韩愈还写了篇《伯夷颂》,歌颂他们我行我素、卓尔不群的精神,称赞其“特立独行、穷天地、亘万世而不顾者也。”

若论回归自然的坚决,梭罗也不如陶渊明,陶是个真正的隐士。梭罗不过在瓦尔登湖住了两年多一点,而陶渊明的后半辈子都是在偏远山村度过的,“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夫耕于前,妻锄于后”,虽偶尔也能“悠然见南山”,大多数日子还是很艰辛的,但他却甘之如饴,从无反复。陶渊明的粉丝很多,李白也是一个,他多有赞赏陶渊明的诗句,可自己骨子里又是个极喜欢热闹的人,经常奔走于王公权贵之家。古人早有明论,“渊明以酒而心愈淡,太白以酒而气愈豪”,他俩其实不是一路人。还有许多自诩仰慕陶公、具有“渊明情结”的文人,其实也都是徒有虚名的。

富春江畔的严子陵,比梭罗隐居得更彻底。他不肯到皇帝同学那里做官,也不愿到都市里当寓公,而宁愿躲到江边茅屋里,耕读垂钓,自给自足,不问世事纷繁,被视为世外高人,享有极高声誉。范仲淹慕名来拜谒后,在《严子陵祠堂记》里写道:“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可他也就是赞叹一下罢了,像他那样喜欢搞大局面,惯于显身手于庙堂之高的政治家兼文学家,并不准备效法严先生,而是随时都在准备应诏进京,实现其政治抱负。他的“子陵情结”,自然也是说说而已。

同样道理,今天的一些文人,嘴上可以大谈梭罗,貌似对《瓦尔登湖》一往情深,但实际上,不要说让他去隐居两年,就是一星期没人理他,他都无法忍受。形形色色的笔会、评委会、研讨会;五花八门的演讲、酒宴、排行榜;还有缤纷多彩的接受采访、出国访问、签名售书 ,生活实在太丰富多彩了,让他远离喧嚣,回归自然,那不等于要他的命嘛!

这似乎已成了个规律,大家都不想做的事情,偏偏都要大声叫好;人人都在干的事情,却个个讳莫如深。许多文人吵吵着要回归自然,可又都在大都市里待着,哪儿热闹往哪儿去;嘴上都鄙视金钱名利,可一遇到与名利有关的好事,都打破头一样往上冲。

当然,事情不能一概而论,在我印象里,文化人里,钱钟书、王元化、海子、张炜、刘震云还有再早的柳青、王蒙等,都具有“梭罗情结”,能一生或一段时间里回归自然,淡然世外。他们或隐居乡野,潜心读书写作,或“大隐隐于市”,不凑热闹,不赶时髦,甘于寂寞,勤奋探索,就像梭罗在书中所言:“不必给我钱,不必给我名誉,给我真理吧。”

诗人海子弃世时身边带的四本书就有《瓦尔登湖》,可谓生死不离,我们还到不了他那个痴迷程度,但无论如何别忘记,“《瓦尔登湖》是一本寂寞、恬静、智慧的书。”(徐迟语)读此书,须心地澄澈、静谧、纯正。另外,修行不到,也不要轻易与梭罗谬托知己,拜托了!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