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农合“管办分离”
郑州模式备受关注
《郑州市城市园林绿化条例》10月起实施
郑州市第十三届人大常委会任免名单
上半年67家食品
生产企业停产整顿
3000万资金奖补
现代农业示范区
上半年全市GDP
完成2600多亿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新农合“管办分离”
郑州模式备受关注
全国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现场会交流我市经验
与会代表争相“取经”

新农合“管办分离”

郑州模式备受关注

本报记者 汪 辉 通讯员 张 岚 文 丁友明 图

从全国新农合试点到提前4年实现全覆盖,从全省跨区域即时结报到全国首张居民健康卡的诞生,从“郑州片医”到新农合经办服务“郑州模式”,近年来,郑州卫生工作始终保持着“改革急先锋”的姿态,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积极进行了一个又一个惠及民生健康的新农合改革探索,创出了一条使广大农民更大程度受益的新路子。

昨日,全国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现场会在我市召开,现场交流我市全面委托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的经验,实地考察我市新农合运行情况。

425万农民普享新农合阳光

“感谢国家政策,要不是有新农合,俺估计早就没命了。”8月28日下午,在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说起新农合,前来复查身体的新郑市薛店镇农民吴建成激动不已。

去年12月27日,29岁的吴建成突然感到头部剧烈疼痛,到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检查,发现大脑左侧动脉血管封闭,只有右侧血管可用,不幸的是右侧长了一个血管瘤又破裂。

面对手术风险、高额的抢救费,吴建成的父亲犹豫不决,想放弃治疗。医院新农合办负责人宽慰他,详细向他讲解新农合政策,方才让他下定决心抢救儿子。后经过4个小时的手术,专家顺利为吴建成实施了开颅动脉瘤夹壁手术,使他转危为安。

出院前,吴建成的父亲揣着借来的钱到窗口结账,工作人员告知他,新农合报销了近4万元。“要是没有新农合,家庭条件本来不好,一得上大病,实在是扛不住啊。”吴建成对新农合赞不绝口,“俺农民看病能报销一大半的费用,这样的好事搁咱普通农民身上,真是想不到啊。”

“想不到”三个字,是众多享受到新农合政策的普通农民的最直观感受。如今的农村,谁家有人得了病,亲戚朋友都会问:入新农合没?

为缓解农民看病难,2003年我市在巩义市启动了新农合试点,2006年实现全覆盖,比国家规定时间提前4年实现全覆盖。2010年全面推行门诊统筹,2011年实现参合农民全省跨区域即时结报。

为改善农民就医条件,我市实施村卫生所3年建设工程。3年来,对全市乡镇卫生院进行了升级改造,新建2099所标准化村卫生所,建成96所乡镇卫生院急救站,在乡镇卫生院建立公共卫生暨农民健康服务管理中心。

同时,为让农民看病更方便快捷,在全国率先启动了“农村片医负责制”试点工作,认真落实卫生人才“51111工程”和乡镇卫生院实用人才培养“522行动计划”,提升农村卫生人员服务能力。

今年以来,我市紧紧围绕“为民卫生、效能卫生、公平卫生、和谐卫生”工作目标,狠抓“新农合制度改革完善、农村卫生地图式责任定位服务管理、公共卫生能力建设以及乡村卫生一体化管理”等四项重点工作,实现了开局良好,运转有序的喜人局面。

上半年,全市参合农民425万人,参合率98.8%。人均筹资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290元以上。新农合参合率和筹资标准再创历史新高。大病补偿封顶线由10万元统一提高到15万元。全市共有826.8万人次享受了新农合补偿,补偿医疗费用6.82亿元。

信息化建设助跑新农合发展

今年3月1日,全国首批居民健康卡首发仪式在郑州启动,这标志着我市居民健康管理步入了信息化的新阶段。

近年来,围绕卫生信息化建设,市卫生局始终坚持“视点聚焦公共卫生,重心下移乡镇基层”的原则,重视基层,优先发展公共卫生信息化。

为构筑信息化高速公路,我市遵从顶层设计、高端论证的理念,编制完善了《郑州市医疗卫生信息化总体建设规划方案》,投资2760余万元,建立了市级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全市233家医疗机构接入专网;实现了以社区、乡村、妇幼保健、新农合全程联通、共享、共用的率先应用。

为农村公共卫生管理服务中心、妇幼保健机构配置电脑、打印设备,实现村村有电脑、村村信息通;市属6家医疗机构成为第一批创建数字化医院示范单位,提升了医院综合服务效能;对2579名村医和2000多名乡镇及社区医疗卫生机构人员进行了信息化技能培训,初步建成纵向贯穿市、县(市)区、乡、村,横向覆盖卫生主要业务领域的局域网络和中心。同时,远程心电系统可实现社区医院与上级医院的心电图远程传输,患者在社区医院就能够得到大型医院的专家治疗。

信息化成为卫生事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成为惠及民生健康的“加速器”,让广大农民看病就医越来越方便快捷。如今,打开郑州卫生信息平台,轻点鼠标,便能全面了解医疗机构重点指标的运行情况、每个参合农民的住院就诊及费用结算情况、儿童免疫接种情况及城乡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等,一个窗口观全局,一点鼠标通城乡,初步形成助力新医改、服务大民生的全民健康网。

信息化让参合农民即时报销成为现实,让公共卫生服务网络化管理成为现实;信息化使药品网上集中招标采购更加规范,使医疗服务更加高效;信息化也使居民健康电子化管理的梦想成真。

“目前,全市已有15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加入郑州市联合预约挂号平台,可预约专家库中1882名副高级以上职称专家;通过双向转诊系统,可实现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间的病人互转。”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说,目前全市近81%的基层医疗单位实现了与市卫生信息交换平台的对接,市级数据库已采集储存居民健康档案448.5万份,实施了“片医地图式定位责任服务管理”。

开创新农合

经办服务新模式

实现新农合制度“管办分离”,是强化新农合监管、完善新农合管理运行机制的有益尝试,也是在卫生领域改革政府公共服务模式、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的一项积极探索。

2010年9月,卫生部副部长刘谦在我市调研时指出,要积极探索委托商业保险机构经办新农合业务,建立“管办分离”新农合管理机制。

2011年4月15日,市政府研究通过了《郑州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经办机制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等。10月27日,我市新农合“管办分离”新机制正式实施。

“让保险公司经办新农合支付业务,政府不再养人办事,而是花钱办事,既节约了经费,又提高了效率。”顾建钦说,经办机制改革为新农合制度注入新活力,带来新变化。

新农合“管办分离”运行机制的建立,取得了良好社会效果。政府放心,引入商业机构参与社会管理,减少了政府支出,提高了工作效率,避免了人情支付、关系支付,有效维护了基金安全;定点医疗机构欢迎,由改革前定点医疗机构对各县(市)区新农合办分别结算变成对补助服务中心集中结算,节省了医院人力、财力,提高了基金运行效率;群众满意,新建立的市、县(市)区两级新农合补助服务中心服务环境和服务形象进一步提升,服务意识和服务质量得到提高;保险机构受益,通过新农合经办赢得信誉和品牌,为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新农合经办机制改革带来的积极变化,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国务院医改办、卫生部、保监会的高度关注和充分肯定。2011年11月11日,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对新华社《河南探索“管办分离”给新农合系上安全带》一文作出了“注意总结地方探索中创造的经验,以资借鉴”的重要批示。

卫生部副部长刘谦,国务院医改办副主任徐善长,中国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卫生部农卫司司长杨青、副司长聂春雷,国务院研究室社会发展司副司长乔尚奎等对新农合支付改革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殷切希望和要求。

刘谦说,经过近一年的运行,郑州市新农合制度运行平稳,新农合各项基金管理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各区县统筹补偿标准和审核程序得到统一,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手续明显简化,卫生机构、商保机构、经办服务人员、参合群众均较为满意,实现了共赢发展,创出了一条在现有条件下通过创新社会管理提高医疗保障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使人民群众更大程度受益的新路子。

如今,在古都郑州,一种“政府主导、管办分离、部门监管、托管服务、商险补充、流程规范、高效便捷”的崭新新农合服务模式已悄然形成,一个“服务更高效、保障更全面、群众更满意、监管更有力”的新创举正在扎根发芽。顾建钦表示:“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新农合经办服务全国现场会议在郑召开,是对我们莫大的鼓舞和鞭策。我们将始终坚持创新与发展,努力践行为民卫生、效能卫生、公平卫生、和谐卫生,全力推动郑州新农合制度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