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卫生健康 上一版3
市紧急医疗救援中心40号站运行
健康生活 从“我”做起
市一院赴淅川义诊
市职业健康检查能力建设培训结束
生命抢救
把握“黄金四分钟”
提高疾控队伍战斗力
云南稀世奇草专治“骨关节病”
首例局麻保留自主呼吸胸腔镜术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强化责任
提高疾控队伍战斗力
——访郑州市疾控中心主任王松强

本报记者 杨彦鹏

对百姓畅谈医院服务理念和服务细节,借助本报健康版面与百姓进行一次无障碍交流,本周,“省会医院巡礼——与院长书记面对面”系列报道的嘉宾是郑州市疾控中心主任王松强。

对于当前医院护理细节和医疗举措,您最关注的内容是什么?您认为加强医患沟通的关键是什么?……本次活动敬邀您的参与,在系列报道中,省会医院院长、书记将对您所关注的方方面面,一一解答。

参与热线:0371-67655523 活动邮箱:zzrbjk@163.com

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地方病,每一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是一次风险很大的“保卫战”。

近年来,郑州市疾控中心,经受住了每一次战斗洗礼,确保了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疾控工作始终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备受社会各界关注。这支疾控尖兵制胜的法宝是什么?日前,记者对中心主任王松强进行了采访。

弘扬疾控文化

强化责任意识 不懈于心

唱响《郑州疾控之歌》,在全省卫生系统院(站、中心)歌比赛中勇夺一等奖。牢记两句话“播撒阳光,呵护生命”。提出了中心理念,制作了中心标志,在新址办公楼大厅制作了以“生命、阳光”为主题的浮雕壁画,激励疾控人以奉献为民众呵护生命,以热忱为人民播撒阳光。将中心院内三条道路以国内外疾控史上具里程碑意义的人物命名,每个人物背后都有一个鲜活的疾控故事,职工通过讲人物故事,宣讲疾控发展史。在院士工作站所在楼层,精美布置文化长廊,重点宣传《黄帝内经》中提出来的防病养生谋略,倡导“治未病”这一人类至高的健康模式,强化疾控队伍责任感,营造出具有“疾控人”特色的文化氛围。在中心院内设置了科学健身园,健康“一二一”行动从每个职工做起。

实施网格化管理

强化责任落实 不懈于位

创新疾控网格化管理长效机制,在全市实行地图式定位责任制,实现分片包干,无缝对接。成立8支疾控服务指导工作队,按照分片包干无缝隙原则,负责全市16个县(市、区)的业务技术指导和服务,帮助辖区实现疾控工作地图式定位责任管理。分包的县(市、区)各项工作进展情况与每个服务指导队责任人挂钩,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各队不定期深入乡镇村所调研指导。服务队成立以来,累计下基层100余次,定期召开工作例会,重点对夏季传染病防治、手足口病防治进行督导检查,对其他业务工作帮扶指导,协调和解决影响基层工作开展的疑难问题。

开展创优活动

强化岗位争先 不辱使命

推进实验室建设,提高疾控战斗力。建设全省首家疾控系统院士工作站,中国工程院院士曾毅实验室在中心挂牌,在艾滋病防控、手足口病防控、乙型肝炎研究等领域达成多项合作协议,承担了国家“十一五”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专项子项目,目前正在开展的还有国际合作项目3项、国内合作项目10项,获得2011年度省医药卫生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市科技局立项3项,省科技攻关项目目前正在评审中。中心荣获由省科学技术协会、省科学院和省农业科学院联合颁发的“河南省十佳科技创新示范性单位”称号。

积极推行健康生活方式,投入资金上百万元,开展各类服务宣传咨询活动,举办“卫生健康大讲堂”,印制各种防病知识手册,受益群众逾百万人次。目前,涌现出一批 “示范社区”、“示范单位”、“示范食堂”、“示范餐厅”和健康主题公园,在全国科学运动与健康知识教育活动总结会上,获得三等奖。在全国疾控系统率先启动携手园·关爱之家,开展疾病检测,创新面对面、网络、电话等多种形式的咨询活动,并对所有感染者建立随访管理档案,阳性随访率达100%。积极和门诊、医疗机构、传染病医院合作,加大性病诊疗和干预,做好转介服务。

截至今年8月底,郑州市无甲类传染病发生,麻疹、风疹、伤寒、手足口病等常见病以及新发现的传染病如禽流感、埃博拉出血热等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得到有效控制。“四苗”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郑州市已连续32年未发生白喉病例,21年未发生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麻疹、百日咳、流脑、乙脑发病率较1978年均下降95%以上。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