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中美合作所与太平洋战争》
儿时
那条河
秋江渔隐(国画) 祥 林
唐代战马
风过哈拉巴山
官 瓷
人类是不能飞的
连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连载

武威市委的组织部里,此刻犹如黑云压城,空气格外凝重。有人在低声地发牢骚,有人在相互嘀咕着。

“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这是中央的一贯方针政策,要相信我们的做法没有错到哪儿去!打起精神来!”不知是谁吼了一声,把部里的人全都吓了一跳。大伙儿一看是部长李明生。

走廊里,李明生像铁塔一样站在那儿,一动不动。如果不是看到他本人,大伙儿都不会相信刚才的那一吼是他的声音。

“李部长的嗓门都变调了。”有人悄悄低声道。

李明生没有再说话,只是一头冲进了自己的办公室。那关门声震得楼道直抖动。同志们可以感觉到自己的“头儿”此刻比谁压力都大。

“那心理上的压力绝对比得上祁连山的分量!”我去采访时,几位组织部里的小青年们这么说。

今年的腊月二十八、二十九,祁连山的雪比往年下得都大,本来就不大的武威城,在大雪纷飞中显得异常弱小和卑微……

李明生原来是省纪委常委,3年前他从省城兰州到武威时就已经是资深的副厅级干部了。是省委为了加强武威的领导班子建设,下派到缺干部、缺人才、依旧处在贫困落后的武威来工作的。身为组织部长的他,为武威培养和引进人才,是他的本职工作,又是他这几年呕心沥血最辛苦的一件事。哪知这次已经胜利在望的全国性引进人才的“公选”,竟然会出现眼下这般局面!

李明生的性格与他铁墩式的身子骨一样,他并不畏惧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他忧心的是这么好的一次引进人才的“公选”有可能“泡汤”。

他能不忧心吗?

19日下午,甘肃省委组织部负责宣传工作的部务委员胡秉俊受权出面回答了《 中国青年报 》记者的电话采访。

胡秉俊表示,网络上相关舆情出现后,省委组织部要求武威对选拔程序做了复查。根据初步掌握的情况,武威按照公开选拔党政领导干部工作的相关规定进行选拔,符合中央和甘肃省委的精神。

在谈到网民们提出武威在“公选”中似乎特别“照顾”清华大学毕业生时,胡秉俊这样解释:两年前,甘肃省委省政府跟清华大学签署了合作框架协议,其中就有人才支持方面的内容,通过种种政策吸引清华大学毕业生来甘肃工作,“在全省14个地州市中,武威做得比较好。在清华毕业生的引进方面走在全省的前列位置”。

武威的“公选”和其结果,显然得到了省委组织部的肯定。

谁知,省委组织部的这番回应同样不仅没有平息一些媒体和网民的质疑,相反仿佛更加刺激了舆论的强烈反弹!随之而来的种种扣大帽子式的责问,从武威一直冲击到省府兰州——

“胡委员,你说符合中央和甘肃省委的精神,那么请问:符合中央什么精神呢?中央关于公开选拔的相关规定明确规定,最低要求也需要下一级1年和下下一级4年,而且不能越两级报考。胡委员你听清楚了没有,中央什么时候说过可以越两级报考?难道清华大学本科生一毕业就可以报考副县?尽管中央支持选拔年轻干部,但是这个选拔还是应该有底线的好不好?难道中央制定的选拔相关规定不是中央的精神吗?”

“我看所谓的符合精神,说穿了,应该是符合一小部分地方领导自己的意思吧?符合一小部分地方领导为了显示自己重视人才而置中央规定于不顾的面子工程和政绩工程吧?”

“请问甘肃:你们那儿引进人才,凭什么只能是清华大学的呢?凭什么北大的就不行呢?就是因为谁跟甘肃省合作,谁听话,谁就得到特别对待而置中央规定于不顾吗?”

“再问甘肃:全国的发展都这么快,你们不是如此重视人才,那么你们为什么经济增长速度一直在全国倒数?甘肃除了会造‘火箭式’干部,还有什么贡献道来让我等听听!”

媒体和网友显然已经把矛头指向甘肃省委组织部和甘肃省了,而且有些声音是来自首都北京的权威媒体,有的甚至已经以报社的“时评”和“社论”形式在刊发文章了!

“公众未必不知道各地情况各异,需要不同的人才遴选机制,但因为被伤、被骗太多,才不得不以变态似的苛刻,盯着每一个值得怀疑的角落……质疑武威和甘肃所出现的‘最牛’副县级干部的现象,也许正是公众惧怕又一次被伤、被骗。”这是北京的一家发行量很大的名报的时评文章里所说的话。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