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城市表情 上一版3  4下一版
相爱的人会常相会
学做“跪射俑”
短信诈骗
提 醒
幸福的理由
母 亲
连载
连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母 亲

万建中

八年前,父亲走时,我想着还有母亲在世,我就还有老家。可今天,她的不在,我老有一种没有家的感觉。

我记事时,母亲还年轻,身体很好,地里家里都能干。地里活,不惜力,拼着命干,修水库,整大寨田,抬两百多斤的箩筐,为的是因子女多,多挣工分不缺口粮。在家里,推磨压碾,挑水拾柴,洗衣做饭,一辈子重复着这些家务活。

母亲没有文化,不识字,是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女,她对子女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我不识字,你们可得把学上好啊。”孩子们因顽皮、淘气,把她气哭了,也从来没有打骂过我们。我8岁那年冬天放学,在路边一个快要干涸的臭泥坑里,有一条两斤多重的鲇鱼在泥水里扑腾、挣扎,我不管三七二十一,跳进去抓鱼。鱼是抓住了,可我的棉裤棉衣糊涂了很厚的臭腥泥。回到家里,母亲见状气得哭起来,“咋办呢!衣服弄成这样,你咋上学呀!”但又生起柴火,烧水给我洗澡洗去泥水,把我围在被窝里,又把棉衣上的泥一片一片的烤干搓掉,还用大白菜叶把鱼包起来,糊上泥,在火堆煨熟,让我和弟弟妹妹吃,看着我们吃得香,母亲又笑了。

母亲省吃俭用,吃穿都先尽着儿女。我小的时候,成天盼着过年。过年了,也许能穿上件新衣服,吃上一顿白面馍,尝到点肉。可真过年了,家里却只是蒸的包着可薄白面皮的高粱面或是红薯面花卷馍,还有高粱面或是红薯面窝窝头,有少得可怜的白面馍。大年初一那天,我和弟弟、妹妹能吃上白面馍,可母亲吃的是窝窝头,到了初二,我们吃花卷馍,母亲还是吃窝窝头。现在回想起来,当时母亲为了攒够过年吃的那一点点白面,不知忍受了多少委屈、不知付出了多少劳动、不知流下了多少汗水,用她那柔弱的肩膀为我们童年遮起这一片小小的绿荫,满足我们这当时近乎奢侈的愿望。

平时里,没有蔬菜吃,母亲想方设法隔段时间用粮食换一小块豆腐,把豆腐切成小拇指肚儿大小的豆腐丁炒一下,再掺到面条锅里,儿女们都像过年似的围着锅台等着喝豆腐面条。母亲做好饭了,先让我们吃,我们让她也吃,她总是说:“我歇一会儿再吃。”怕的是不够儿女吃。我看出了母亲的心思,就劝母亲多添瓢儿水再加点盐。母亲说:“傻孩子,面条就恁些儿,多添水,喝的是水呀!”我说:“只要我们能喝饱了这顿豆腐面条就知足了。”

因在西藏工作久,我患上脾脏增大等病。组织上调我回家乡郑州工作。我和妻子、儿子都希望母亲能跟着我们,好孝敬她老人家。可是,她一来到郑州,住上月把儿就再也住不住了,留都留不住,总怕影响我的工作。老母亲就是这样一位太普通而又慈祥的母亲,您没有给儿女们留下什么钱财和房子,却留下了许多无尽的思念。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