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郑板桥画石
《台湾往事》
文学期刊应坚持文学性
冲动
明永乐青花瓷器
尊重大众读书的选择
lh295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冬瓜岭村有个读书人姓王名胜,父亲王有是方圆百里有名的中医。王有施治,从来不问贫富贵贱,在他眼中,大凡病人都是神圣,他生存的目的就是救治一个一个的神圣。面善言和,用药对症,人在病厄中最需要帮助,而王先生总是及时给予。人救治了,无以回报,就把子女认在大夫身上。王有行医40年,家里只盖了茅草房三间,干儿干女倒是认了300多。王胜得其父品质传承,但不愿从医,只喜读书,立志出仕以匡天下。却也聪明绝伦,读书虽不能详解,却也过目不忘,16岁时即参加考试,以求中个秀才。

在昭州,官府对秀才的选拔承诺是公开公平公正,但高大人私下规定,凡欲考中者,必须先拿100两纹银。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一把手都这样了,一层层下来,官僚衙役层层加码,读书人要考个秀才,起码得花上二三百两银子。这就苦了穷家孩子。王胜家里不是拿不起钱,只是觉得拿银子买秀才实在龌龊,坚决不走后门。多年应试,屡试不选,王胜的名字却被民间广为传诵,都知道这孩子学问深厚,才华横溢,不能考上,都是那个狗刺史在作梗。又知王家不以银子贿赂,人格品行就高出许多,对王胜,就有了不少崇敬。

王胜倒也心安,平时帮父亲采药制药,读书之余也给一些乡邻子弟教学算数,弄得久了,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把孩子送来拜师。这一父一子,老的为人治病,少的给人传道,周遭百姓,都很钦敬。

这一日,衙役孙狗带人翻越柿树岭来冬瓜岭派捐收税,在村口碰到一个采药归来的女子,见人长得姣好,孙狗就忍不住调戏。

王胜正在院子里教孩子们临帖描红,听得街上哄闹,出门一看,一个尖嘴猴腮的衙役正在追赶调戏自己的新婚妻子,怒从心头起,一拳挥去,就把孙狗打趴了。后边跟着孙狗的喽啰一看有人动手,就围了上来要拿王胜,眼看年轻人被衙役们拳打脚踢,一时竟被打得鼻青脸肿,围观的乡邻不愿意了,不知谁喊了一声:打秃孙狗日的!

火药已经堆积成山了,只需一根导火索。有人喊这一嗓子,就把导火索点燃了。众人一拥而上,一时棍棒交加。

这一声喊,决定了李商隐的命运走向。

那些衙役平时倚仗着一张皮,专一横行乡里,真打起来,哪里是对手?何况乡邻众多,遭受欺压太久,怒河一旦决口,便会狂流奔涌,只片刻功夫,几个衙役抱头鼠窜,狼狈逃命去了。

再看地下躺着的孙狗,已经牙齿掉落,眼珠暴突,耳道出血,皮肉模糊,四肢扎撒瘫在地上,活活让人打死了。

当时岭南被称为蛮荒之地,尽管民风剽悍,但光天化日之下,打死官差也是天大的事情。大打出手时群情激愤,一看死了人,大家都傻了眼。

王胜说:这事我得担着。

乡邻有人说:不能让一人担着。

有人说:反正活不下去了,干脆反他娘的鸟!

反!反!打死那个狗刺史!

当下聚了众人,推王胜为首领,一不做二不休,归家拿了梭镖锄头,一众聚在村口,就要王胜带他们打进州府。王胜推辞不过,想象这些年的遭遇,一横心,跳上台阶,约法三章:我们造反,只打贪官污吏,不得滥杀无辜,不得骚扰百姓,不得奸淫女人。听从者来,不从者散。

众人齐声说:从!

这边正在商议,那边传来消息:师爷带着一队官兵已经翻过了松树岭,要来捉拿杀人凶手,离冬瓜岭不到10里地。

王胜粗读兵书,临危不乱,他一边派出伶俐青年到周围村庄报信求援,一边将众人分了团队,指定头领,埋伏在村口险要之处,单等官兵前来。

在高勋的经历中,昭州虽不太平,但也没有重大恶性事件,早年也有人抗税抗捐,但官兵一到,都作鸟兽散,所以刺史大人依然安坐州衙,区区匪民,师爷带队,已经高看他们了。

高勋赎出柳真,一开始贪新恋鲜,几乎夜夜缠绵,柳真感动,也向他吐露心曲,只说自己出身大户,嫁给高官,因婚姻不合,被卖到妓院,至于她是何方人氏,先前丈夫又姓甚名谁,一概回避。高勋这人属狗,总也改不了吃屎,不到半年就腻了,加上柳真越来越催他明媒正娶,以致后来两个都烦了。一个弱女子,出了狼窝,又入虎口,独自飘零,无依无靠,所恃的,只有自己内在的高贵和心灵的富有。年华一天天老去,柳真见求高勋不成,又见他心生烦意,就不再强求。高勋曾想过如何处理这个女人,再将她卖到烟花馆去,自己心下也有不忍,但是这样长期下去,也不是办法。正踌躇间,柳真提出,自己不再拖累高大人,愿在昭州慧宁庵出家,带发修行。高勋一听,也好,这样倒也清静。男人这东西,动物本能,不少雄性动物,一旦得手,便不珍惜。高勋未起害人之心,还算有点良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