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家属情绪稳定”是不说人话
教授打人
谁都没有豁免权
“杨表哥”倒下网民为何依然唏嘘
6年未尝肉味
关注农村空巢老人
送礼“月饼”真金造
不变质的“饼坚强”
谁敢吃?
保护身心障碍者
从“称谓”开始
旅游经济效益
不能只盯着门票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杨表哥”倒下网民为何依然唏嘘

一个意外的微笑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一块不经意发现的手表,引发了网民广泛的揣度和质疑。然而随着其他社会事件的突然“插足”,杨表哥一度淡出了人们的视野,被称为“微笑局长”的陕西省安监局局长杨达才继续在单位上班。部分网友唏嘘声中,透露出了无尽的遗憾,难以言表的扼腕。

然而“杨表哥”落马的消息传来,媒体网络再次重现了久违的喧嚣,但令人惊诧不已的是,这次的喧嚣不是胜利的欢呼,更不是意外收获之后的惊喜,而更多的是唏嘘和质疑。比如,如果杨达才没有微笑,如果那张照片没在微博流传,如果戴名表的照片没被搜罗出来,这个问题官员会被挖掘出来吗?如果我们的官员用的是干净的钱、做的是干净的事,媒体和网友即便紧盯还能如此轻松地将其一个又一个“撂倒”吗?如果仅靠“意外反腐”,杨表哥之类的剧情究竟会对社会造成怎样的伤害?

很显然,公众的唏嘘并不是无理取闹,公众的忧虑也并不就是杞人忧天。周久耕“天价烟”事件在前,杨达才“名表门”事件在后,从周久耕到杨达才、从“天价烟”到“名表门”,其间究竟涵盖了多少的隐喻,又掩藏了多少的真相呢?

人民网的评论文章说,如果仔细推敲杨达才落马的前因后果,更多带有一种“墙外扔砖,砸到谁算谁倒霉”的侥幸色彩。它不是反腐制度化常态化的必然结果,而是网友们歪打正着。其实,也正是网民对官员的习惯性质疑,才导致了这名杨大局长的倒台。但我们无法想象的是,那些尚未意外微笑、网友尚未“歪打”到的腐败分子,究竟还有多少?那些侥幸逃离公众视野的“珠光宝气”,是否会被绳之以法?那些遭遇围观之外劫后余生的“天价名牌”是否会低调隐匿起来?

制度反腐的缺失是网民再次唏嘘的主要诱因,制度反腐的忧虑绝不是网民多此一举。如何让制度反腐、常规反腐发挥更大的作用,如何让更多的“杨达才”现出原形,如何让更多的官员不再成为“杨达才”,这才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胜利与惊喜。 李吉明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