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新书架
一个孩子的战争
三牛风波
散文
郑州地理
阅汉堂记
随笔
lh29114
lh29119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儿子长大了
随笔
王建章

王建章

儿子长大了,其实他还没有几岁,他今年才六岁半,刚读完小学一年级。说他长大了,是与四年前相比。那天是中秋节,我和夫人一块去幼儿园接他放学,因为幼儿园要开家长会,夫人留下开会,我接着他回家,开始他非常高兴,他摇晃着手里的东西骄傲地说: “今天老师给我发了两个苹果和四块小月饼,你看!”我说:“这些东西给谁吃呀?”他说:“爸爸妈妈和宝宝。”说完他四下寻找,随后“哇”一声大哭起来,他的哭词是:“妈妈抱抱你!”引得路人大笑:“这小孩要抱抱他妈!”其实,儿子是说“妈妈抱抱我”。

这就是说,那时他还不会使用“你我他”呢。可是,今天他都会写日记和用手机给我发短信了。难道说这不是长大了吗?

其实,儿子芦笛并不是我们的儿子,我是他姑父,妈妈是他姑姑,只是他从出生三个月就到我家,我们一直把他养到三四岁才回到广东他爸爸妈妈身边。就因为这几年的共同生活,使他与我们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感情。每年暑假他都要到郑州来,今年暑假过后他回到广东,到家后就给我连发三条短信:“爸爸妈妈我好想念你们呀!”我立即回了一条:“爸爸妈妈也想念你。”他才没有继续发。中秋节前,我们给他寄去一盒月饼,他收到后给我发了一条短信:“爸爸妈妈我收到你们给我的月饼了。”开始我不相信那短信是他发的,于是打电话到他妈妈那里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确实是他发的。那一刻,我突然感到儿子真是长大了。今年五月份我夫人出了交通事故,他打电话告诉我:“爸爸,我知道妈妈住了医院,我跑到自己的房里哭了。”这次暑假他一回来,抱住妈妈就问:“妈妈,你的腿好了吗?”一声问候,妈妈就泪流满面了,哽咽着说:“谢谢宝贝,这次妈妈不能给你做好吃的也不能带你出去玩。”儿子却说:“爸爸做的饭也好吃。”说得我也跟着掉泪了。第二天,他要我给他找个本子写日记,而且在本子封面上工工整整地写下了“宝宝写给爸爸妈妈的日记”。他在第一篇日记里是这样写的:“2012年7月17日 星期二 爸爸、妈妈、奶奶我回来了!我以后回来给你们每个人发一个礼物,给妈妈发一个拐杖,给爸爸发一个电脑,给奶奶发一个小凳子,你们好好的用。我爱你们。”这里的“拐杖”“电脑”“小凳子”因为不会写,他都是画的图。在7月18日的日记他写道:“爸爸,你为什么说我可连(怜),我一点都不可连(怜),只是我气了妈妈以后你们都批评我,我才可连(怜)。爸爸,我以后走了你要好好照顾妈妈,不然的话妈妈又出事了,又花钱,又又花钱,又又又花钱……再见。”在7月19日的日记写的是:“妈妈,我除了叫爸爸好好照顾好你,你也要好好照顾好你,如果你照顾不好,你就不要玩电脑,你要天天练习照顾好自己。妈妈我爱你们。”在7月25日的日记里竟然奇怪地写道:“爸爸、妈妈,我想去AiJi(埃及)国,好不好,我会有点儿怕的,你们可不可以和我一起作(坐)飞机吗,好不好,爸爸妈妈。”这就是他的日记,这就是一个六岁半的孩子的思维和对文字的运用!我的儿子真是长大了。

但是,有一点他还没有长大,这就是与我们分别时还是那撕心裂肺地哭。8月20日他要乘火车回广东。在这之前只要说让他走,他就说:“打死我也不走,我要在郑州读书。”在走的前一晚上,他说:“明天,我的任务就是睡觉,睡一天,不起床!”他是想用睡觉躲过走。前来接他的他爸爸说:“那我也有办法把你带走。”他一看这一招不灵,就说:“那要郑州爸爸和我一起走。”我马上答应:“可以。”在我们去火车站的路上,他一直紧紧牵着我的手,生怕我半路溜了。到了车站他突然问我:“爸爸,你走后谁陪妈妈,谁给他做饭?”我说:“爸爸已经找好人陪妈妈了。”我们一边说着一边上了火车。上了车以后,我趁几个人挡住我的机会,立马下了车。我听见他问:“爸爸哪去了?”他爸说:“去厕所了。”可是当他在车窗见到我时,就大哭着往车门跑去,他爸爸快步把他抓住又抱回车厢。他于是拍着车窗放声大哭,他哭着说:“爸爸我要回去!爸爸我要回去!”每一声呼唤都揪着我灵魂,每一次拍击都撞得我心痛!我泪流满面。这不是他没长大,这是人之常情,只要我们父子之情在,不管他长得多大我变得多老,都是声如斯,泪如斯,场面如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