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如何看待节后“上班恐惧症”?
我们不能失去表达快乐的能力
公办幼儿园稀缺
就别怪民办园天价
文化乃旅游之“芯”
幸福就在
办实事的官博里
加大违章记分
存在边际效应
谁让加班费成美丽传说
实事求是
回望国庆长假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实事求是
回望国庆长假

实事求是

回望国庆长假

中秋国庆长假轰轰烈烈过去了,它伴随了关于堵车、各地景点人满为患的大量抱怨,应对这个长假做些总结。

第一,这个长假告诉我们,中国的内需相当旺盛、强大,仅仅旅游这一块,就有大量需求被假期少、旅游地接待不足等瓶颈限制着,无法喷发。旅游对国家经济状况和国民心态有很强的表现力,这么旺的一个长假,至少显示国民经济的实情没有一些人估计的那么糟。

第二,中国是个一时很难精确管理的经济体,或者说,我们的管理能力与这个国家又活跃又有些乱纷纷的经济、社会活动不相匹配。

第三,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庞大,而且越来越多的人进入旅游消费领域,中国大城市以及核心景点承载的压力必将成为全世界极为特殊的。从西方发展起来的很多现代旅游业管理办法和理念,根本应付不了各种原因导致“扎堆”出行的中国人。

中国13亿多人口过去是个沉寂的数字,现在它活了起来,而且能量巨大,随便惹出一个“麻烦”也相当惊人。他们如果同时堵在中国的几条高速干线上,“动静”就会很大。他们中的一少部分人同时到互联网上表达同一个诉求,也足以吸引全世界。

数量庞大的中国人正在成为一个个权利意识觉醒、而且行动能力越来越强的行为体。他们其中的很多人不喜欢被引导,珍视个性,乐于挑战权威,他们要求自由多元的社会货真价实。

然而中国人渐渐有钱了,开始追求消费的质量,以及更好的硬环境和软环境,但这一切的确不全是钱能买来的,这些环境得以展开需要更宽松的空间和时间,但这两样对中国人来说都紧巴巴的。

中国节日的高速路和景点堵,但这种堵也有一部分是心理上的,即我们对这种既突然也并非突然的堵不太接受,我们以为13亿多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可以而且应当管理得像北美和西欧那样井井有条,我们很容易因为堵而发脾气。

北京故宫在节日高峰时一天接待了18万人,他们绝大多数是来京观光的外地游客。或者把他们至少一半拒之门外,或者接受一个拥挤不堪的假日故宫,两个都很“坏”的选择必须挑一个,这就是今天中国的现实。

分流“扎堆”的人群实际和让人们富起来是同样庞大的社会工程,经常有一些声音要求采取断然措施解决这个问题,这些声音都是正义的,但又同时是幼稚的。想一想法国人都去凡尔赛宫看看同中国人都去故宫看看,这是多么不同的两件事。

中国各地政府当然不能因为难就放弃。他们得清楚,管理相对更富裕些的社会,比管理更穷的社会更富有挑战。政府需要更敬业,也更专业,同时还能同社会做好沟通,对社会的意见有更强承受力。

公众也需清楚,今天中国就处在“按下葫芦浮起瓢”的时代,种种“意外”会不断出现,我们既要积极消除每一个具体问题,不断向发达社会学习,但也千万莫以为一旦学了,我们就真的可以很快变得像发达社会一样。

即使在路上堵过,在景区里挤过,8天下来,真正不开心的国人大概不多。这么多人出门去“玩”的社会,总体的积极乐观不容怀疑。在具体不满和抱怨高声喊出来之后,这一点是我们今天回望这个长假时应当看到的最大块颜色。 环 文

3上一篇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