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被幸福”的莫言正被“过度消费”
家长的教育焦虑从何而来?
警惕手机依赖引发社会伦理危机
食品安全岂是“考”出来的
中国人急从何来
“80后贪腐新兵”
引出官德新命题
“中国式过马路”
折射什么心态
设定儿童成长阶梯标准
是一根筋思维
莫做“公堂木偶”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国人急从何来

10月8日,北京地铁内,一位老人与一个年轻人争吵,老人当场猝死,原因之一是人太挤;10月6日,武汉机场,三名旅客因为取行李发生触碰大打出手……汽车未到站就拥成一团,飞机没停稳就打开手机,意见稍有不合就拳脚相加,中国人,你急什么?(10月14日《半岛都市报》)

急生乱,乱生烦。因为一点小事,男士没了风度,女士不顾形象,年纪大的失去了宽容,年龄小的忘记了尊重,动不动就在公共场合上演这样的对骂、血战,亲们,咱这是怎么了?

有人说了,不急不行,不抢吃亏啊。公交车来了,晚半步上车就得站着;商场传出商品打折促销的消息,一大早就挤满了人,营业时间一到,人潮蜂拥而入,瞬间就将诸般“实惠”一扫而空;为了孩子能上一个条件好点的幼儿园,天刚亮就起床去报名。不急,没便宜占,不抢,没你份儿,不少人正是抱着这样的心理,才会事事急,时时急,你挤我抢乱作一团。

可以理解国人的这种心态,谁让我们生活在一个人多资源少的社会呢,有些情况下不急不抢还真是不行。但是,更多的时候其实根本不需要那么急。拿乘火车来说,上车后都是对号入座,不管上车早晚,没人会占了属于你的位子。然而往往是尚未开始检票,一圈人就摩拳擦掌挤在检票口,等到通往站台的门一打开,那场面就更壮观了,拖着箱子的、扛着行李的、抱着孩子的,个个都一路小跑,奋勇向前,一副跑慢了火车就开走了的架势。

急什么急?挤什么挤!看着别人急不可耐,乱作一团的样子,不少人都会有这种置身事外的理智。可一旦自己身临其境,焦躁又会不自觉生出,很自然地加入挤的大军。没办法,大环境使然,很难做到“不慌不忙”。

所以,要改变中国人这种着急的性格,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首先要明白一点,国人之所以变得这么急,与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物质匮乏、供求严重失衡有很大关系。正是因为物以稀为贵,人们赶早不赶晚,跑快不跑慢,凡事都表现出急匆匆的样子。就是现在,住房、医疗、教育等领域依然存在资源不足、分配不合理等问题,在这些问题没有完全解决前,国人着急的毛病短期内难以改掉。

另外,公民自身素质也有待提高,就像前面所说的,有些情况下完全没必要那么焦躁。公交车上互相谦让一些,莫失文明;开车慢一点,注意安全;按规矩排队不加塞儿,讲点礼貌。咱该急的急,不需要急的时候就别那么急躁了。 于 静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