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文娱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外星人”亮相蜡像馆
《天幕坠落》伦敦上映
英雄崛起 IMAX抢先看
电影《望月》
取景林州
中波音乐会
奏响绿城
三代瓷窑同时“复活”
文化大舞台
主角是群众
莫言获奖唯一标准是文学质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化大舞台
主角是群众
形式多样特色浓邻里间的“润滑剂”“授人以渔”更贴心

文化大舞台

主角是群众

——市第一届群众(社区)文化艺术节侧记

■本报记者 左丽慧 实习生 王丽琰

300多场文化活动,吸引社区、村镇居民40多万人次参加,活动时间前后历时3个月……目前,活动规模大、参与人数多、持续时间长的郑州市第一届群众(社区)文化艺术节仍在如火如荼开展之中,绿城百姓投身文化、传播文化,尽情享受着文化惠民带给他们的快乐和幸福……

节日主角是群众

“举办群众艺术节,就是要给广大群众一个展示自我、享受文化的平台,群众无疑是艺术节的主角。”艺术节组委会副组长董建山介绍,为了让更多群众参与其中,社区文化中心、文化大院、文化广场等场所的责任单位选择了最贴近百姓、最能够让普通群众参与的形式,一方面让老百姓真正站到舞台上,不分年龄、不分性别、不分身份,进行自我展示;一方面更方便群众享受免费的群众文化成果。

这一活动主旨在各县市区得到了充分体现。新密青峰路社区,参与社区文化队的居民年龄最小的3岁,最大的70多岁;巩义石灰务村,文艺活动充分考虑到不同群众的需要和时间安排,早晚请专业老师教中年人学习太极拳和舞蹈,下午有戏曲文艺队带领老年人娱乐,还为运动一族量身定制了篮球比赛……“大伙儿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才算得上是真正的群众文化艺术节。”退休职工顾金梅说。

形式多样特色浓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不同地方的群众也受着当地文化资源的滋养。

巩义是河洛文化的发源地,也是豫剧大师常香玉的故乡,市里专门开展了“河洛大鼓擂台赛”、“戏迷擂台赛”,让群众融入到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动中。新郑群众文化活动结合本市特色,分为广场活动和社区活动。广场活动的“百姓大舞台”通过歌手大赛、戏曲擂台赛等为百姓和文艺爱好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展示平台;而“情系基层 服务百姓”社区活动,除文艺演出外,还举办了书画、剪纸、摄影展览,以多种形式为老百姓提供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活跃了基层文化。

邻里间的“润滑剂”

记者在采访参与文化艺术活动的群众时,听到最多的心声是:文化艺术活动促进了邻里和谐和自我身心的健康。

“空闲时间参加些活动,大家一起说说笑笑、相互配合,关系很容易就变得融洽了。”荥阳的李荷香告诉记者,通过参加活动,眼界和心胸也更为开阔,生活更加舒心了,文化艺术活动成了邻里间的“润滑剂”。

“授人以渔”更贴心

“过去都是‘群众点菜、政府买单’,现在已经有了互动,政府在‘买单’前就注意了解群众的需要,随时收集意见,以便修改活动开展的内容和方式。”上街区委宣传部的工作人员唐宁告诉记者, “这次活动不仅使群众有了收获,我们作为活动的组织、实施者,也在服务意识和水平上有了提高。”

记者了解到,新密市西大街办事处辖区有很多居民在外务工,老年人成了辖区的主力人群。为了让老年人老有所乐,每天下午文化大院都有戏曲表演,演员都是辖区有一定艺术特长的群众。这样一来,老年人闲暇时的娱乐活动有了保障,在外务工的子女也放心了。

“艺术节在倡导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比过去送艺术到家门口的方式更为贴心。”社区副主任宋爱琴高兴地说,这样的方式可谓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 大家都充分发挥了文艺创作的积极性,受益最多的还是老百姓”。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