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用城市的温情
去召唤“老漂族”
学前教育不该全面市场化
信用才是银行的
“催债利器”
统一订购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忙文化”
中间阶层缺失
危害社会和谐
国民读书量与
书香社会的距离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信用才是银行的
“催债利器”

信用才是银行的

“催债利器”

在这个喜欢评选的时代,如果评选一个“添堵行业”, 恐怕银行会“添列其中”。最新一个添堵事实是,南京多家银行公开承认,与第三方催债公司合作向市民追债。这也引来了无数公众吐槽。(10月30日中新社)

银行现在蛮憋屈的。似乎无论做什么,不管有理没理,总会被舆论“横挑鼻子竖挑眼”。就拿与第三方公司合作催债来说,银行这么做,也未必没有道理。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一方面,现在欠债确实很严重,以银行的精力和能力不足以应付,“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同样适合于催债。另一方面,光头、墨镜、黑西装这种概念化认识,未必就是催债公司的真相和全部。那些真正具备资质的第三方催债公司,也得在法治框架下进行。即使出现信息泄漏和非法催债,朗朗乾坤也有法律管着。最起码到目前为止,有关银行采用黑社会手段讨债的新闻,还没有听到。

建立信用社会,是人们的共识。出现大量欠债不还,从根本上讲,源于信用缺失。在一个信用度高的社会里,怎么可能出现这么多的欠债不还?信用缺失的可怕在于,它是一种广覆盖、无差别的危害,银行深受其害,普通人同样深受其害。既然人人痛恨信用缺失,为什么银行讨债又会受到百般吐槽呢?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银行没有表现出应有的信用。

银行欠债最多的,就是信用卡透支。上班族经常会碰到,有银行工作人员闯进办公室,以各种方式宣传、诱惑办理信用卡。从这里大致可以看到,现在银行在发放信用卡上极其随意,一些根本不具备信用基础和偿还能力的人,也轻易地办上了信用卡。“不怕你不还,就怕你不办”,银行打的一个“小算盘”是高额罚息。近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报道称,信息卡消费如果没有按时还款,会被收取高额利息和滞纳金。一个典型案例是,陕西户县一个居民透支11万,5年后竟然要还44万。一边是“我家大门常打开”,一边是“举起鞭儿轻轻摇”。给人的感觉,银行似乎是鼓励纵容信用卡透支,默认放纵欠债不还。除此之外,银行还利用强势地位,制定霸王条款,扩大中间收费,一再违背民法通则中的公平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

本来银行由于信用缺失,就引起了舆论普遍不快。在这样一种情境下,银行竟然又选择了容易给人带来联想的催债公司。这时银行的不自在也就成了必然。如果银行继续不改变形象,不更加注重责任和道德,那么未来银行将会更加不自在。具体表现在:无论做什么,都会招致舆论口水,银行将会为信用缺失付出更大代价。

信用才是银行的“催债利器”,借助催债公司只是小道。银行和客户之间,不是一种“零和博弈”。银行和公众关系走向互利,纽带就是信用。公众应该理解银行正当的经营行为,努力做一个有信用的人;银行也应该更有道德和责任,努力流淌信用血液。只有建立起成熟的信用体系,银行和客户才能实现双赢。 毛建国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