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黄河边上的小院
杜岭街的历史
《80后诗丛》
莫言为我题写书名
乾隆御制珐琅彩
古月轩花石锦鸡题诗双耳瓶
lh2b16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黄河边上的小院

久住楼房,喜获一小院,说它小,不足一分地,虽远离城市,却紧临黄河,入住小院让我体验了“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那种土改后分得土地农民的喜悦。

清明前后,栽瓜种豆,农时不可违。我和老伴你挥锄我抡锹,挖出建房中遗弃的砖头瓦块,翻土施肥,调畦打埂,种上应时的豆角、黄瓜。每当清晨,我被鸡犬、鸟声惊醒,揉揉睡眼,走进院中,与禾苗共享第一缕阳光,当我伏下身去,突然看到一棵棵嫩绿的芽儿露出地面,连声呼叫老伴,快来看,快来看,黄瓜豆角苗都出来了!随着苗儿一天天长大,我像侍弄婴儿一样为苗禾捉虫、除草、松土、保墒。

当第一个小黄瓜顶着金灿灿的花儿出现在眼前,当紫丁丁的一簇簇豆角花绽放时,我兴奋地喃喃自语:太美了!三五天后尺把长肥硕的豆角挂满了藤蔓,浑身带着白刺的黄瓜(瓜熟蒂落,成熟的黄瓜不像菜场卖的那样顶着鲜艳的小黄花儿)从瓜秧上摘下来,不到五分钟就端上了餐桌,吃着甜丝丝的凉拌黄瓜,这种喜悦是用语言难以表述的,那多产的丝瓜,破土出苗后,生长力最旺盛,一天一个样,碧绿的叶子爬满了瓜架,棒槌似的丝瓜一天大似一天。

夏天来了,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头上种白菜,喜欢吃红萝卜的我早就准备好了种子,及时地翻晒土地,施肥,浇水,合土下种,盼那,盼那,盼苗儿出土,有一天,终于枝叶茂盛的红萝卜缨拔地生长,布满畦间,我和老伴连忙间苗助长,时过两月,国庆之时,挖出大拇指粗的红萝卜做了盘凉拌和菜,脆甜可口。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我的小院也是日日新。黄瓜、豆角刚刚谢架,韭菜又露出新芽,上海青、生菜、黄心菜,争相出土,新品种的砍瓜又与丝瓜比美,它酷似长形的哈密瓜,五六个二尺长的砍瓜滴溜在瓜架下煞是好看。从新郑移来的枣树枝叶茂盛,枝头上红溜溜的鸡心小枣在空中随风晃动,自种的桃树、杏树、核桃树也不示弱,更是绿满枝头,为小院增光加彩,充满了生机活力。

日出而作,日暮而息。躺在床上,全身筋骨酸软,只有这时才体会到劳其筋骨不只是锻炼身体,而是艰苦的劳动。困倦的我很快入睡,这就应了“劳动一日可得一夜安眠”那句名言了。劳其筋骨锻炼身体,不是生活的唯一,每当劳动之后,回屋休息,看到书案上摆放的笔墨纸砚,落座喘息,看到对面墙上挂着的锄、钯、锨、铲,这左右之具不正是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吗!执笔写文章是个苦差事,思索再三难成文,真是“半杯苦茶,半支烟,半句歌词写半天。”明知苦,但为了防止脑子僵化,知苦而为之。

劳动之余,手拿放大镜读书看报,写文章,在这书案上,我研读了园林专家陈从周的《簾青集》,对园林和以园林为资源的旅游事业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从而写出几篇记录行踪的游记;还系列地研读黄河文化丛书,撰写了《领略山水不在多,独选嵩山与黄河》,在字里行间抒发了我对黄河的脉脉深情。我生于燕赵大地,却是喝黄河水长大的。70多年,我在黄河母亲乳汁哺育下度过了“国难(抗日、水旱蝗汤灾荒年)当头,民不聊生”的岁月,从没有离开黄河一步。今天我能在黄河身边获有一片独门独院的乐土,又能时不时地走上黄河大堤,看望母亲河,与她亲近,怎能不使我欣慰呢?

亲近土地,亲近黄河,是我一生中最大的满足。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