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罗子沟下派纪实
斗宴
连 载
现代 诗坛
小小说
新书架
散文
随笔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罗子沟下派纪实

回河南村

写了一上午汇报材料,快到中午时,终于完稿了。我和周处说:“走,吃饭去!吃完饭,下午上河南村。”

走在小镇的街上,天气有点冷,空气还算新鲜。周处问我:“咱俩吃点啥呀?”

是呀,吃啥呢?罗子沟镇上就那么几家小饭店,卫生条件个个一般;菜的味道基本一样。吃饭不能说吃饭,只能说是填饱肚子而已。“吃饺子吧。”我说。

真是巧得很,饺子馆总共四张桌,一进屋就看到了河南村的书记何贵春、村长金日和镇里的李会计正在吃饭。什么也不要说了,只能是坐在一起了。

村长惊喜地问我们:“什么时间到的?”

老何动情地说:“韩处,还真挺想你们的。”

我说:“昨天到的,我和周处正准备下午回河南村呢!我想去看看木耳菌房子的生产过程。”

村长边高兴地让服务员再上几盘饺子,边对我和周处说:“那就快吃吧,现在村里天天排号在做菌袋呢。”

吃过饭,又坐上了何书记的小奥拓车,小破车虽然没有空调,温度和外面没有区别,但还是比走着走快多了。

中央巩固退耕还林专项资金投资40万建设的第二栋木耳菌房子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房后的三个烟囱都在冒着烟,说明里面的菌锅正在生产。

菌房子外面的道路上,成袋的锯末子堆放的像个小山。何书记带着我们走进第一间菌房子,几位村民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已经倒出来的锯末子在地上堆得厚厚的,有往锯末子里撒营养糠的,有往锯末子上浇水的,最忙的大概是用铁锹喂电筛子的几个村民。

电筛子既要把大的木屑块筛选出来,又要把锯末子和各种营养添加物搅拌均匀,还要同时把筛好的料攒成堆。工作效率极快,几位村民挥舞着铁锹连喘息的时间都没有。

何书记向我们介绍,下步工序就是上装袋机,装完袋,进筐,上锅蒸,之后就是放到家里的空房子养菌了。一直到明年开春下到地里,还要浇水、侍弄,采摘、晾晒。前后也要七八个月时间。

周处说:“这个工序也挺复杂呀!”

何书记说:“农民对这些工序基本熟悉了。另外,种木耳还是比种大田挣钱。”

我问何书记:“今年河南村种木耳比去年有增加吧?”

何书记说:“去年有二十多户,做了200多锅,80多万袋;今年有40多户,比去年增加了20户,现在就做了280多锅,120多万袋。”

我问他今年木耳收购的价格怎么样?他说,“不一样,按等,好的每斤二十六、七块钱。都是黑龙江那边来收的。”

何书记说:“每户只要是做3万袋,到秋天就能净剩下五六万块钱。”

我问:“做锯末子的木材好弄吗?”

何书记说:“买锯末子的是极少数,大多数是上山偷着砍伐。今年林业局还来人要罚款呢,村里帮助协调,还没有结果呢。”

我想,种木耳确实是让一部分村民生活暂时地富裕起来了,但对山林的破坏恐怕今后会让几代人贫穷下去的。地栽木耳的出路到底在哪里呢?

到村长家

从新建的三个菌房子出来,旁边紧挨着的就是去年国家投资24万元建设的旧菌房子,三个库门个个是大门紧锁。钥匙在谁那里不知道,也不想问,也不想看了。其实不用看也能想象得出,里面肯定是一片破败景象。从投资到建设,最后只是让村里的二十多个种木耳户用了一次,也就几个月时间,就退役了。目前,这个菌房子已经像个小丑鸭一样闲置在一边,任风吹雨淋、霜打雪欺了。

这些年来,各级政府的领导都在为发展当地的经济而上下奔波,跑项目、要资金、争取投资源,然而千军万马搞经济,这其中又有多少个领导是懂经济、懂经营,并且能够脚踏实地地深入基层,真实地了解基层实际需求情况的呢?由于一些领导不善于调查研究,甚至是好大喜功,只要政绩,只要面子,其结果必然是给国家投资甚至是纳税人税收造成巨大的损失和浪费!

让人郁闷啊!如何改变这令人心痛的局面,道路恐怕是也很遥远!

走进村长的家里,村长老金把他的爱人介绍给我们。之前电话里已经听说她爱人金玉顺从韩国打工回来了,今天算是第一次见面。用周处的话形容,老金的爱人长得很漂亮、很精致。人的确不错,说话也很透露。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