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卫生健康 上一版3
“关节退变、骨刺、滑膜炎”有奇方
慢病治不胜
心电图掩病情 冠脉造影显现形
医护版“style”传递快乐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不良习惯大问题
慢病治不胜
全民参与攻坚战

本报记者 周 娟

11月17日,第七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召开。本届大会主题为“慢病防治”。卫生部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慢性病导致的死亡人数已占到我国总死亡人数的85%。面对严峻的慢病防控形势,与会人员达成共识,全社会应将对慢病防治的观念从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而健康传播将在此领域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记者近日从市卫生局获悉,郑州市结合全市建设“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服务”的健康都市的总体部署,将社区慢性病防治工作和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推广工作有机结合,借助各类卫生宣传日及“郑州卫生健康大讲堂”活动平台,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倡导和传播健康生活理念,降低慢病危险因素,提高居民抵御慢病的能力。

29岁的项海在一家IT公司上班。每天基本上没时间锻炼,周末有时还需熬夜加班,一年到头也没休假,经常身心俱疲。减压的主要方法就是和朋友一起喝酒聚餐。跟他一样,城市里许多中青年都过着这种典型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专家介绍,大量吸烟、经常熬夜会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到了35岁~45岁,最易突发心梗。另外,酗酒、高糖饮食、久坐不运动、生活节奏紊乱,容易导致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

此外,心理压力过大也会导致慢性疾病。卫生部部长陈竺在今年举行的第二届中国卫生论坛上表示,我国中青年人群的健康问题已成社会广泛热点,他们一直处于疲惫状态,健康透支,身体体质在不断减弱,特别是精神高度紧张,过度焦虑,情绪波动引起和加重了心血管等方面的慢性疾病。

“这些威胁中青年健康和生命的慢性病是可防可控的,关键是要预防。”与会专家表示,“其中最重要的,是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调查结果显示,影响人类健康与长寿的因素中,生活方式占60%,遗传因素占15%,社会因素占10%,医疗占8%,环境因素占7%。

健康生活远离慢病

慢性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主要指以癌症、糖尿病、精神类疾病、心血管疾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等为代表的疾病。

健康的生活方式是以合理膳食和适量运动为切入点的,运动是远离慢病的最有效方式之一。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男性总体活动量在10年间减少了27.8%,女性减少了36.9%。据统计,现在城市里的年轻人基本是出门就打车,再加上电梯、电视、网络普及,已没有什么体力活动。坚持每天适度运动是最健康的生活习惯。此外,30%的高血压是因为吃盐过多引起的,饮食过咸使人患高血压的几率增加,加重心脏负担,促发心力衰竭等。

此外,规律的生活起居,不吸烟、少饮酒的健康习惯,都是热爱生命的表现。对年轻人来讲,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讲到“健康100分”中父母遗传15分,环境17分,医生8分,生活习惯60分,60分里30分是心理健康。市八院心理专家霍军表示,如果年轻人能做到“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这16个字,就能让各种各样的慢性病减少一半。

《中国慢性病防治工作规划(2012~2015)》中的策略与措施部分的第一条即指出慢病防治要关口前移,深入推进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广泛宣传慢性病防治知识,寓慢性病预防于日常生活之中,促使人们自觉养成良好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

在全市建设“健康环境、健康人群、健康服务”的健康都市的总体部署下,我市不少社区内,都配备了设施完善的健康主题公园、健康步道等,让社区居民有了设在家门口的免费健身中心。设在郑东新区的健康运河长廊、健康骑行圈等,更是让全市居民有了理想的健身场地。同时,我市卫生局主办的“郑州卫生健康大讲堂”活动近年来在全市持续开展,市疾控中心在倡导全民健康生活方式的过程中,也成功地将建设健康都市工作与提高全民健康素养工作相结合。

整合社会资源,将城市建设规划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相结合,我市这种健康促进模式受到了卫生部专家组的肯定。接下来,郑州市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疾控机构将着重加强慢病防控体系,在慢性病防治工作与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的结合上作出新探索,进一步加快健康都市建设步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