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我们是否丧失了感受幸福的能力
梦想可以不“丰满”
现实不应太“骨感”
中国人不爱租房是被户籍制绑架?
对“俗”文化
请多些包容
可怜费
“中国式家庭医生”
值得期待
“干”是对十八大精神最好的落实
学报告要“静心”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对“俗”文化
请多些包容

对“俗”文化

请多些包容

“江南style!”,如果你不知它为何物便说明你OUT了。由韩国歌星PSY(也称“鸟叔”)创作的流行歌曲《江南style》现在不仅在韩国,甚至在全世界也掀起了一阵狂流,PSY独创的“骑马舞步”也成为一种时髦,连网球名将德约科维奇也用它为自己的胜利庆功。在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丹麦、芬兰等国家单曲排行第一,诸多事例便能看出它现在究竟有多么的火。而国内对《江南style》的追捧并不亚于国外。短时间里,网上便出现了中学生版《江南style》、大学生版《江南style》等不同版本。

尽管《江南style》和“鸟叔”颇受欢迎,但也有一些不同的声音。日前,就有一位文艺界人士向笔者抱怨:国内京剧、昆曲那么多高雅的东西没人追捧,别人那么俗的东西,却趋之若鹜,真是让人想不明白。相信这位人士说出了不少人的心里话。

一首歌,一个舞蹈,只要不触犯法律法规,不违背伦理道德,有人喜欢,总不是件坏事。毕竟,艺术活动除了用来表达创作者的情感之外,是需要观众的。至于“俗”和“雅”只有品味之别,而绝无好坏之分。这就是艺术上的无高低贵贱。另外,对于艺术活动,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那是个人的自由,任何人都不能用一己之喜好来决定他人之喜好。否则,如若对不喜欢的都加以限制,自己显得霸道不说,从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层面来看,这对文化艺术的发展未必是好事。

而所谓高雅文化和通俗文化的关系,也并非像想象中的那样简单。“俗”和“雅”往往具有历史的相对性。宋词相对于唐诗是“俗”,相对于元曲就是“雅”。唐诗宋词相对于明清小说又都高雅起来。民歌永远都是“俗”,历朝历代都有部分民歌俗得很,但这并不影响民歌整体活泼的生命力。但如今,小说在现代影视艺术乃至电子媒介的冲击下,也差不多挤进了需要关照的高雅行列了。京剧和一切曲艺艺术都曾是当年的“下九流”,“俗”的不行,而今天正是需要抢救的高雅艺术。电影刚出现时,是现代工业社会大众俗文化的艺术象征符号,今天在电视的冲击下,也常常以高雅身份寻求保护了。况且,“俗”和“雅”也并非势不两立。美国有麦当娜,也有波士顿交响乐团,俗文化发达的地方,雅文化也同样发达。

当然,笔者在这讲对“俗文化”的包容,并非鼓吹“庸俗”、“低俗”、“粗俗”、“恶俗”。“俗”也有高下之分。金庸、古龙,那是“俗”之大家,也是艺术天才。当下国内的文化界,确实是“庸俗”、“低俗”、“粗俗”、“恶俗”多了些,于是显得俗不可耐了,“俗”得失去了文化水准。究其原因,自然是歌痞、影痞、文痞多了些,歌星、影星、文星少了些,艺术家更是缺乏。

针对当下“俗”文化的火爆,一方面固然不应“星空灿烂”地胡吹乱捧,另一方面亦无须“世风日下”地痛心疾首,特别应消除这样一种心态:您曾经因“雅”而红得发紫从未觉得过分,而现在别人因“俗”而红一阵子您就嫉恨交加,痛骂社会冷落了高雅,冷落了精华,甚至上纲上线说民族文化如何濒临危境。

总之,谈到文化,特别是审美文化、艺术现象,往往各有各的道理,各有自身的价值。西方谚语云“谈到趣味无争辩”,真乃千真万确。文化之事,切忌以宫笑角,以白诋青,爱吃川菜的不能强迫别人也必须喜欢辣,爱听京剧的不能强迫别人只谈生旦净末丑。合十生物,同则不济,这也是文化生态的金科玉律。 萧 寒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