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奢侈与否在于
人对待财富的态度
“过度教育”背后的
成功焦虑症
硕士生靠整容求职是自我歧视
制度供给应跟上时代脚步
白酒标准
国标不能“醉无语”
美丽中国
不容“候鸟杀手”横行
醉酒
“指挥秀”
为幸福
需要支付哪些成本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奢侈与否在于
人对待财富的态度

奢侈与否在于

人对待财富的态度

“我爹有的是钱,我不花谁花?”这样的说辞,元芳,你怎么看?

不管元芳怎么看,这样孩子的父母都会情真意切地如此表白:“我们辛辛苦苦这么多年,赚钱不就是给孩子花嘛!”如今在本土,有这种想法的人着实不少。它导致一种现象,就是奢侈消费年轻化日益严重。(11月20日《人民日报》)

校园比爹、拼爹,弥漫奢侈风,源于社会弥漫着这种风气。民间疯狂的奢侈消费,在于一些公权力可劲儿造式的消费观对之的助长。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正可从另一个侧面对奢侈现象,作多项解读。

在现代社会,公权力奢侈成风,显然是一种病态现象。“表叔”层出不穷,与作祟的面子思想相关,但更为体现本质的是:部分公权力的价值取向与其所宣称的东西发生了根本性的偏离。当公权力不造福他人,不造福多数人的时候,就一定要造福自己。

对奢侈品的迷恋,即便是虚荣心使然,是“好面子”使然,它也属于人性的范畴。一些人总是要去找所谓成功的理由,总要摆出成功的样子让别人看,那么中看不中用的奢侈品必然成为最好的“证据”。一些人渴望人上人的身份,奢侈品也就自然成了它的一种象征。而从本质意义上讲,奢侈品能够代表这世间的稀缺品的某个方面,却代表不了人的品位,更替代不了人的内心所释放的魅力。它只是物质,表明不了人格与精神。

现在,本土已成为全球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地,越来越多的“富二代”正在成为奢侈品的拥趸,奢侈品消费逐渐呈现年轻化的趋势。这一代人先是通过奢侈品进行自我身份攀比,进而攀比家庭财富和社会地位。奢侈品消费强劲,除了显示“钱多人傻”这一社会表征,更显现愈演愈烈的贫富差距。

康德说,当一个人在使用财产时,非常慎重且踌躇,这既不是善行,也不需要本领和能力。依据康德的看法,往下追究一下,不是这些,又会是什么?应该说,是心态,是境界。获得了财富的人对待财富的态度肯定是不一样的,而境界则能决定他们重新取舍财富的方式。任何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力,别人无法干涉。去非理性消费也好,用财富回报社会也好,在多元化的社会里,无非是一种个人选择。但从另一个方面讲,虽然是钱花到哪儿都是花,但得到的结果却有霄壤之别。 伊 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