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事若知足心常乐
《对赌》
水与田野
藕心菜
江淹墓前话别绪
qhq2b35
qhq2b30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事若知足心常乐

吴建国

人的欲望是无穷的,社会现实总是难以满足。著名作家刘墉对人类的贪婪本性描述得淋漓尽致:“旅客车厢内拥挤不堪,无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一块立足的地方就好了;有立足之地的人想:我要是有位置坐就好了……直到有了卧铺的人还会想:这卧铺要是包厢就好了。”世上的人们,大多如乘客一样。

遇事若知道满足的人时常感到快乐,就是要学会自我安慰,珍视自己目前所拥有的,给自己的理想和生活定好位,不空想,不妄生痴念,不盲目攀比。宋代诗人林逋在《省心录》中说:“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人生快乐与否,全在于你对人生所持的态度。知道满足心理的平衡,能随心所欲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实乃人生一大快乐。心灵的负荷重了,就会怨天尤人。

人生苦短,岁月如流,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敞开心胸,便会云蒸霞蔚。终日为身外之物劳心费神而奔波,岂不知人生总是有许多的无奈与缺憾,与其梦想天边的玫瑰园,不如珍惜窗边的玫瑰花。在生活中,懂得知足,不贪恋身外之物,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看淡尘世的物欲、烦恼,不慕荣利,是一种难得的清醒。保持一种自然、平常心就会消解一切烦恼,生活恬然自得,则是人们众望所归的通往真正快乐的秘密通道。如果能这样,就会活得轻松,过得自在,快乐和幸福才能常伴左右。

思量疾病苦,健康便是福。老子的“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意思是说:罪恶、祸患、过失没有大过放纵欲望、不知满足、贪得无厌的了。生活中的烦恼如同灰尘一样,无处不在,切不可揽于身堆积于心。人若能充分利用喜乐这种良性情绪和心态,对气血的调和畅达、养生保健和健康长寿彼有益处。有的人则心常忧,还喜欢用自己的不足与别人的优势相比,必然会给自己带来忧愤、嫉妒的不良情绪。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做到大肚能容,笑口常开,的确是治病的良药。

知足,并非不求上进,安于现状,而是要清醒地正视自己和现实。这里说的“知足”,是告诫人们要舍弃满脑子的功利与浮躁,不为外物所羁绊,不为浮云遮双眼,从而获得一种超然物外的自在与宁静。这里的“无求”,不是人生的不思进取和漫不经心,也不是心灰意冷和垂头丧气,更不是一筹莫展和难掩烦闷的消极态度和庸人哲学。而是告诫人们要摆脱功名利禄的羁绊和困扰,不必强求。因为一生之中,太多的不知足蒙蔽了我们的双眼、心灵、理智,迷失了自我,丧失了许多本来属于我们的快乐。

有舍才有得,能够“不降其志,不辱其身”,无为而无所不为,有所不求才能有所追求。这种境界,既是一种胸怀,又是一种信仰,还是一种品格,更是一种心态。这样的心境,需要时间的磨砺,也需要坎坷人生的锤炼,更需要坦荡心境平如水的淡泊心态。做一个乐观向上之人,于己、于人、于社会都有益处。

事若知足心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人生如月,月满则亏,凡事岂能尽如人意,但求于心无愧。其实,幸福也很容易抓住——知足就可。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