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扭奢侈浪费风须改变不良社会生态
“猎头选官”合法吗?
“处长辞官从教”的看点在哪?
粮食不如
矿泉水值钱的后果
能否为“失独家庭”
建立保障机制
“明星教授”
亦需一点娱乐素养
公众不应挥霍
值得尝试
非公务员不嫁?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公众不应挥霍
“免费午餐”背后的善意

张山是郑州某生态农业园的负责人,他在黄河滩地上种了100多亩红薯却大部分没卖出去。由于担心下霜后红薯会烂在地里,他免费让市民去挖。他希望大家在挖红薯时,能顺带采购一些白菜、萝卜,然而,20万斤红薯1个小时就被挖光,但萝卜、白菜一天也没卖多少。(11月26日《河南商报》)

“免费午餐”的关键不在“午餐”,而在“免费”。在这样一个什么都要钱,什么都涨价的时代,“免费午餐”显得殊为难得,因此每当有这样的机会出现,必然引得人们趋之若鹜,生怕错失良机。

客观而言,如果是政府提供的一些产品和服务,在国家经济实力增强,或者是政府体恤百姓的情况下而对公众免费供应,比如“免费教育”“免费医疗”等等,这样的免费,应该是多多益善的。作为公众,也完全可以把其看成是一种“国民福利”,当做是在享受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红利”,大可心安理得,而不用感到难为情。

但另一方面,对于一些个人提供的“免费午餐”,尤其是当事人在被迫无奈的情况下“不得不”提供的“免费午餐”,我们还是应该多些谨慎,多点理性,而不能一哄而上,不分青红皂白地大快朵颐。像发生在郑州的这起市民免费挖红薯事件,其中反映出的公众心态,就颇为值得玩味。

作为这家生态农业园,之所以要推出免费挖红薯,并不是挣钱太多了,想回馈社会,而是在大部分红薯都没有卖完,眼看着就要烂在地里的情况下,才不得不允许市民免费来挖的。而且,主人还有一个打算,就是希望市民来免费挖红薯的时候,能够顺带着采购一些白菜、萝卜回去,帮助自己的生态园渡过难关。

可是市民又是怎么做的呢?20多万斤红薯,在一个小时内就挖得精光,而对于需要收钱的白菜萝卜,却几乎无人问津。虽然免费是主人允许的,但是作为市民,这么做是否有失厚道,有失仁义呢?或者说,在自己享受到了“免费午餐”的同时,是否想过也尽一份绵薄之力,购买一些萝卜白菜,以减少主人的损失,帮助主人渡过难关呢?

与其让红薯烂在地里,还不如让市民免费来挖,这是生态园经营者的一种朴素想法,其中必然会承受着一些经济上的损失。但是站在市民的角度,是否也应该秉持一种朴素的善意,尽量帮助对方降低损失?当有些人开着三轮车、拖拉机,一挖就是一车的时候,这已经不是在享受“免费午餐”,而更像是一种趁火打劫,其背后所暴露出的贪便宜、钻空子、不劳而获的心理,让人唏嘘感叹。

说到底,对于别人提供的“免费午餐”,我们应该理性看待,不能只把眼睛瞅着“免费”二字,而无视别人的损失、别人的困难,而应该怀着一种感恩感激的态度和互惠互利的原则,在享受免费的同时,也让别人有所获,有所得,有所益。 苑广阔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