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1
5
连 载
《自由裁决》
观 念
古代的穿衣吃饭
吃 相
鸟窝之殇
qhq313
qhq31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鸟窝之殇

任崇喜

这个冬日又来了一场雪。几个中年人忽发少年狂,竟然突发奇想要去郊外踏雪。

在北方乡村,冬天是一年当中最为冷清寂寥的。在雪后的河边行走,望得见接近泥土颜色的草们,在风和雪的包围中,抖抖索索地匍匐成一团。树们已经脱去了叶的外衣,露出光秃秃的身骨,直挺挺地向天空询问。天空什么也不回答,只把答案留给了接近它的鸟儿,让它们用清脆或者浑浊的声音来阐释。

当然是鸟儿。行进中,竟然发现了一些鸟儿,集合在一起的多是麻雀。麻雀是泱泱鸟族的草根群体,在冬日里,这一个个小黑点的集结却让人感觉到了一种气势和力量。只要你走近树丛,甚至在附近打个呼哨,它们便扑扑棱棱地飞起,占据了好大一片天空。与麻雀不同,喜鹊似乎更喜欢在枝杈间跳跃,飞翔时交相辉映的黑与白,让所有追寻的目光在律动中变得温润。它的尾巴长长的,兴奋地叫时,尾巴一翘一翘的,像很有节奏地打拍子。即便是翘着尾巴立在树枝上,它的也头向上扬着,像把苍茫的天空戳个洞。

更为显眼的是鸟窝。

我们沿着行进的河叫马家河,河两边多的是杨树。河两旁的杨树上,每隔一段距离就有一个鸟窝,有的一棵树一上一下有两个鸟窝,笼统成一团,像树们一个明显的装饰物。这些鸟窝搭建在树上端的枝杈间,全是用柴草树枝去搭造。据说,一个鸟窝要用去数千支柴草树枝。这些用料,都是喜鹊用嘴叼来,一趟又一趟,来来去去,十分辛勤。那些鸟儿要来回飞多少次才能完成这个浩瀚的工程?还有那拇指般粗细的树枝,鸟儿是怎样衔着它准确无误地搁置在枝杈上?望着一个个鸟巢,让人有点感动。

然而行进不久,就蓦然看到了那只鸟窝。

确切地说,我们行进的地段是施工地。不久,这里将变成这座城市的西湖,据说是6000亩的超大唯美水域。我看不出这样的古城多一两个人造湖有什么好处。就在路的前方,一棵杨树被伐倒了,而且被截成一段一段。杨树那光秃秃的枝丫上,明显地就有一个鸟窝的形状。走上前可以看到,鸟窝的部分建筑材料散落在一旁,鸟窝有些七零八落了。就在杨树倒下的地方,堆着一大堆新挖的泥土,里面夹杂着一根根褐色的根须和一片片绿色的叶子,泛着一股新鲜的泥土腥味。

同行者认真地看了看说,这是一只喜鹊窝。

喜鹊?这可是吉祥之鸟呀。喜鹊,名中带喜,蕴含吉祥。这曾被叫“阳鸟”、“灵鹊”的鸟儿,曾经给人们带来多少欢乐?民间传说,七夕这天,人间所有的喜鹊会飞上天河,搭起一条鹊桥让牛郎和织女相见。鹊桥没有人没有看到,但喜鹊却时常出现在我们生活的视野里。喜鹊经常出现在妙笔丹青当中,比如两只喜鹊面对面叫“喜相逢”,双鹊加一枚古钱叫“喜在眼前”,一只獾和一只鹊树上树下对望叫“欢天喜地”……寓意最深的当属“喜鹊登梅”、“喜上眉(梅)梢”。窗棂上,大红剪纸的喜鹊简洁而传神;大门上,红火年画喜鹊登梅的热情呼之欲出,还有门帘、被褥、枕套甚至茶缸上,是绝对少不了喜鹊的栖舞身影的……即便是在清寒岁月里,人们一大早推开屋门,一听到喜鹊的叫声阳光一样泼洒下来,好像日子也过得顺溜了许多。

城市没有季节,鸟儿的故乡在乡村,乡村里的鸟儿们在乡村人家的屋檐下或田野里穿梭,没人会惊吓它们,乡村有它们真正自由的空间。

鸟窝是鸟儿的家呀。这般喜庆的鸟儿怎么就失去家了呢?

在广袤的田野里,在河流两旁的树杈上,到处存在着鸟儿的家。鸟儿和人类一样,有自己的家园和自己的族群。如今,我们在为自己建造一个个美丽的家时,却忘掉了许多伙伴的身影。河流呢?快活游动的鱼儿呢?水湄处的菖蒲和芦荻呢?树木呢?村庄呢?一个个变得陌生得让我们怎么也热情不起来。鹰呢?大雁呢?喜鹊呢?啄木鸟呢?连成群的麻雀也难以见到了,怎能不让人苦苦寻觅答案!没有这些在天空翔动的音符,大地将充满着孤独、死寂。如果有一天,人们听不到鸟儿的声音,看不到鸟窝的身影,也一定会感到孤独,思绪一定会漂移不定,灵魂将无所依附。

何况,这其中还有吉祥之鸟——喜鹊呢?我分明看到,就在附近的树上,承享着人们无比赞誉和呵爱的喜鹊,正踞在高高的枝头,一言不发,冷漠而无奈望着天空……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