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6
10
连 载
胜景以诗名
郑东新区路名特点
《卧底》
一枚印章
中原冬景
lh2c120
lh2c11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一枚印章

卞 卡

去年5月,我的一本散文随笔集《走笔唱晚》出版了,这是省文联编辑出版的《河南省著名老作家丛书》入选作品之一。

书既出版,赠送朋友存念与教正,既是礼节,也是增进友谊之举。按以往惯例,赠书时我都在扉页上签名,并钤盖印章,这次也不例外。没想到的是,看到我的赠书后,有几位朋友对我的那枚印章很感兴趣,都说刻得好。我用作笔名的这两个字,笔画稀少,在图章有限的方块内,如何布局,需要费点心思。现在的情形是,这枚图章刻出后,效果很好,不仅布局合理,两个篆体字搭配,没有留下不协调的空间,显得很紧凑。图章四边线条粗细有致,镂空的地方恰到好处,给人一种厚重感,还隐隐约约透出一点文化气息。

由这枚印章,我想到一段往事。上世纪80年代初,我在一家杂志社当文学编辑,编稿之余,坚持文学创作,先后有两篇散文《绿染黄沙》和《田野里的狼烟》,发表在《羊城晚报》“花地”副刊上。正是这两篇散文,被杭州的一位读者看到了,想来他比较喜欢,就写信给《羊城晚报》,询问我的通信地址。那时的编辑责任心强,对作者、读者都热情,很快便作复,把我的通信地址告诉了他。他随即就给我写信,且信中不无溢美之词。我复信给他,感谢他对我的鼓励与支持。之后,我们又有过两次通信。大概是在第二封信中,他说他会刻图章,准备给我刻一枚。我很高兴,连忙写信,一是表示感谢,二是图章资费和邮费我要支付。几天过后,我收到他的邮件:一个小木盒内装着一枚印章,印章一侧刻有这样的文字:“卞卡同志正之 张鉴 1982年春”,还附有一信,大意是说,没见过面而成为朋友,这是缘分,更是友谊。所提资费事,不可再提,俗了。话说到这个份上,我真的不便再说什么了。我给他写了信,除了感谢,还有感激,并说要把这枚印章好好保存,以作永久纪念。

这就是这枚印章的来历。在以后的日子里,我的会刻图章的朋友,陆续为我刻了书房印、藏书印、字印、号印,以及其他一些闲章,形状各异,我都喜欢。但最让我钟情和珍爱的却是杭州张鉴先生所刻的那枚印章。因读了我的两篇短文,费那么大周折同我取得联系,又精心为我刻了印章,这是一种真情,一种真诚,是那个历史时期人心和人际关系的真实写照。而我呢?除了同他有过几次通信外,却没有任何物质方面的回赠,今天,只要看见或用到他为我刻的那枚印章,立马就会想到张鉴先生,并有一种惭愧感在我心头涌动。就当时情况看,觉着他的年龄要比我大几岁,而今我已年逾七秩,那么他的身体状况该如何呢?岁月的车轮已转过30有年,因几次搬家,他的通信地址我已无法找到,写信已成为不可能的了。别无它愿,如果他也在安度晚年,我只在遥遥千里之外向他祈福,祝愿他福寿延年!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