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6
10
连 载
胜景以诗名
郑东新区路名特点
《卧底》
一枚印章
中原冬景
lh2c120
lh2c114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中原冬景

王镜宾

“雪盖三层被,小孩搂着蒸馍睡。”这是流传已久的中原民谚。冬天来了,千山竟削,万木萧瑟,山露骨影,水显苗条,树剩枝干,荒草护坡,只有麦苗不惧风雪,头顶盔缨,一身青衣短打,笑傲寒冬。正当大地进入休眠期,千山万壑沉默如金,鸟儿几缄巧嘴,千万颗麦苗像千军万马走过了火热的盛夏战场,历经了金秋果香菊黄后,进入了休整期,它们不甘寂寞,苦练内功,奋力汲取日月天地精华,借助白雪送来的白帽和棉被,抵御着北方袭来的寒流,摄取着冬阳融雪后的养分,以纤细的身躯、柔情似水的性格与严冬抗争,冬练三九,以柔克刚,捱过漫漫长冬,蓄势待发,待来年迎春花开时,麦苗们拔地而起,像一群出笼鸡崽、雏鸭破壳而出,率先唤醒充满希望的春天。可见,草根般普通的麦苗是冬天第一侠客,是隆冬第一盛景,是严冬中的真君子!

与广阔田野上一望无际的麦田相比,盛开的腊梅、春梅只是点缀,青竹挑起的只是一个凉亭,松柏叠翠只是一抹青云,遍地荒草只是麦苗的守望者,是万顷良田的几列哨兵。

露天的秋菜收完之后,菜农不甘寂寞,一片又一片的大棚拔地而起,温室大棚用玻璃吸热,用草垫子保暖,借助冬日的阳光,又用炭火通气加热,成片的地块下有火苗在涌动,整块的土块被变成蔬菜的大热炕,于是,大棚内热浪袭人,温暖如春,肥料打足,清洌的地下水抽上来,反季节蔬菜茁壮成长,黄瓜挂成绿云,豆角压弯了架,西红柿笑咧嘴,大红袍辣椒羞红脸,圆白菜滚成球,韭菜铺成地毯,上海青壮如麦苗,油麦菜壮如冬青,笋瓜绊倒游客,冬桃也要绣出红晕,元旦、春节的超市成了它们走秀的T型舞台。

“嘀……”汽车的喇叭声不绝于耳,刚下种子的菜农就会收到定菜的信息,买菜的车辆川流不息往返于城乡之间,向城市的各大超市、菜市场运送着冬日的餐桌硕果。这是中原冬日的又一大美景。

“叭叭叭——”鞭炮声响起。“咚咚咚——”架子鼓打响。“呜呜啦啦——”二胡、唢呐声响。冬天是农闲时节,民间并不落寂,红白喜事最多地集中在冬季,一年最热闹的元旦、春节、元宵节,连西方的洋节日——情人节也挤到这时凑热闹,温室大棚的花卉应运而生,五颜六色地上市进入花店,进入情人恋爱的二人世界,进入问寒嘘暖的医院病床前,走进演员演出掌声雷动的高潮会场。“咚咚刹——”中原人办喜事的戏台这时多了,请名角,唱大戏,名角、大小梨园春擂主、大小梅花们生意火爆,忙着昼夜赶场子,有的会唱哑嗓子,嘴角唱起大泡,请唱的人会跑坏铁鞋,脚底磨出的大泡不小心踩爆了,比那大爆竹炸得还惊心呢。赶时尚的还要搭台请歌舞晚会,流行音乐震天响,汽车拉的电光炮声震九霄,堪比《水浒传》上的轰天雷。办红白喜事、门市开张、超市开业、项目竣工、企业奠基,文艺演出必不可少,这用文艺演出节目宣传企业、隆重办婚庆、送别老人是文明和进步,是冬日另一大景观。

中原的冬日是一曲东西合璧的钢琴、二胡合奏曲。城市热闹非凡,树上的鸟儿也不甘落后,麻雀“叽叽喳喳”总是跟在热闹的人群后觅食戏嬉,不冬眠的昆虫悄悄潜入人家“咔嚓咔嚓”偷吃喜糖,连放飞的野雉也一次又一次想回家跟衣食无忧的鸽子作伴,想锦衣玉食,笼中的画眉看戏多了也学会了唱花旦,雌八哥对追求者学会要三金,鹦鹉看晚会多了学会了唱歌,喜鹊报喜多了学会了跳街舞,雌喜鹊面对雄喜鹊的求爱,一脸严肃要车要房,非此不嫁,逼得雄喜鹊一年四季赶场子到处打拼。

雪花飞舞,北风呼啸,已瘦身变清多时的黄河敞开博大的胸襟接纳着南下的候鸟,在黄河中游湿地、三门峡巨大的库区为候鸟们接风洗尘。岸边的芦苇丛为鸟儿们开设爱情的驿站、情侣的咖啡屋,成千上万的鸟到此开歌舞晚会,其中西伯利亚来的白天鹅一花独秀,黑天鹅一袭长裙张扬个性,它们是鸟群中的公主、贵妃,在河边觅食,筑巢,恋爱,安家。天鹅带来祥云,万鸟注目,踩着鼓点,排成音符,跳起民族舞,唱出天籁之声,演起二人转,舞出万千气象,飞出北国之春,把中原之行变成浪漫之旅,把三门峡库区变成闻名遐迩天鹅湖,这成了大中原天然的、冬日不落的又一盛景。

噢,中原冬日不落寂,中原冬景赛春色。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