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知天命时说

高玉成

孔夫子说:“五十而知天命。”似乎是说,50岁才懂得人生命运。以我个人为例,20多岁的时候,不免好高骛远,有不少不切实际的幻想。到了30多岁,看到一些40多岁人的文章,佩服得五体投地,以为自己再过十来年,大概也会有人家那样的水平。而到了50岁,才发现自己比起30多岁时并无长进;才知道即便再过10年、20年,我还仍然是我,永远没法跟人家相比。年轻的时候相信贝多芬说的“扼住命运的喉咙”,这时候才知道并非所有与命运抗争的人,都能成为贝多芬。孔夫子所谓“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正是对我等凡俗之人说的。

如果说50岁跟之前有什么不同,似乎也只是多吃了几碗干饭,多经历了一点人情世故,奇怪的不奇怪了,惊喜的不惊喜了,激动的不激动了,说好听点是多了几分淡定,说难听点是变麻木了。过去听说“太阳底下无新事”,还颇不服气;现在知道人类的那点小心思,几千年来并没有什么改变,所追求的仍不过是那几桩事儿,甚至连方式方法也没多少创新;“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正是对这种现象的精彩写照!不同的是有些人总结历史经验之后,便“与时俱进”了;有些人则“乘桴浮于海”,逍遥自在去了。如果50岁了还这也想不通,那也不服气的,就纯属是和自己过不去了。

说来也怪,翻阅关于人生的书籍,几乎都是热衷于谈40中年、60老年的,很少有人谈50岁的,说明50岁是一个令人尴尬的年龄——中年人说你老了,老年人说你还年轻;工作说你有经验,提拔说你年龄大了;孩子没有婚嫁,老人已经风烛残年;头发虽然花白,“清福”还享受不了。就像钱钟书先生说到的“蝙蝠”,鸟类说它是兽,兽类说它是鸟,找不到定位,只好在夹缝中生存;所能发挥的作用,即便不是陶侃说的“竹头木屑”,也只能是尽其所能,当好陪衬,别讨人嫌;需要的时候,助人一力,也就足够了。当然,这里说的,不包括那些50岁还担当重任,甚至还将继续大展宏图的人;他们是人中俊杰,我们只能由衷地表示敬意!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