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无标题

陶俑的由来

张健莹

很久很久以前,还在人类童年的新石器时期,祖先们就开始雕塑与他们生活息息相关的猪、狗、龟、蛙、鹰的形象,也开始雕塑自己,只是作为物件的装饰件,只是做了人的面部,如图上展示的那样。人面的雕塑只做在彩陶瓶口,或是大罐的盖儿上。

也是很久很久以前的西周、春秋时候,祖先们对死的恐惧,对生的留恋,对身后世界的迷茫无以排遣,尤其是贵族们还猷存着以人从死为殉。殉葬者虽以奴隶俘虏居多,杀生送死毕竟不合人性。

春秋晚期的孔子就倡导:人死,以明器作为陪葬物应该有限度,土做的车,草扎的人形就可以了。同是春秋晚期的墨子,更是汲汲奔走在诸侯各国,宣导节葬,反对人殉。渐渐,不以生人殉葬为各国国君接纳,秦国就曾在公元前384年宣布“止从死”。

没有了人殉,谁来陪伴死去的先人?祖先们幻化的另一个世界的生活何以为继?两个世界间靠谁来联系?很久很久以前祖先们雕塑人的本领此刻得以发挥,做成了与活人相像的泥制俑人,又火烧制成陶俑。

陶俑最初的功能就是取代人殉的丧葬,安排人生的后事,抚慰恐惧的心灵。陶俑实在是东方人尤其是中国人心灵的产物。

很久以来,人们遵循着先祖的遗训,延续着陶俑的制作。以陶俑代替人殉的丧葬是中国独有的,世界罕见的。陶俑延续着的是中国文化。

以此来看。始作俑者,取缔了惨无人道的人殉,仁莫大焉。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