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 上一版3  4下一版
强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党组织应在增强企业凝聚力上发挥核心作用
为什么一些干部缺乏敢于担当、敢于碰硬、敢于创新的激情
铺张浪费是在挥霍民心本钱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强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

安 华

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和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非公有制经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如何强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一、当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引起足够重视

党委和政府中的一些相关部门缺乏参与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识,或对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和扶持的力度不足,缺乏有效的手段。

部分非公企业主缺少社会责任感及远见,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视不够,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太少。

部分非公企业员工本身对思想政治工作不了解、不重视,甚至存在偏见,排斥、抗拒思想政治工作。

(二)思想政治工作缺乏吸引力

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方法、手段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说教味浓,没有贴近员工的生活和思想实际,形式呆板、手段单一。有不少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还单纯停留在开会、读文件上,缺乏吸引力。

思想政治工作人员队伍的力量和素质也跟不上实际需要,难以取得好的效果。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艰苦细致的人的工作,对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人员的理论素养、组织协调能力、道德品质等素质要求很高。一些非公企业普遍没有配备这样的专职人员。

二、强化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和对策:

(一)提高认识,升华思想政治工作理念。

要不断提高对做好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和改进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必须站在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高度,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建立开放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积极探索与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途径和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渗透力。

把着力点放在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上。加强非公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利于协调企业的各种关系,维护广大职工的合法权益,化解各类人民内部矛盾,要积极贯彻疏导方针,及时将各类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增强社会的稳定性。

把落脚点放在促进经济的持续增长上。只有把非公有制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植根于经济活动之中,努力营造鼓励人们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引导非公有制企业走合法经营、正当竞争,才能促进整个地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整合资源,形成思想政治工作合力。做好非公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长远、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上下一心、各方协调、齐抓共管,形成思想政治工作的强大合力。

切实加强党建工作。积极开展党建工作,提高党的组织化程度,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提高党的影响力。

努力发挥工、青、妇等群众团体的作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是党领导下的群众组织,比较了解各自联系的那部分群众的工作、生活和思想动态,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得力助手。要把工、青、妇等组织的工作拓展到非公企业中去,通过这些组织的活动,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运作和发挥积极作用。

深入企业内部挖潜。企业不仅具有自身独特的经济职能,也有贯彻执行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维护社会稳定,教育员工的基本义务。因而要鼓励、引导非公企业利用企业内人事部等有关部门或人员设立专职的政工队伍,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探索把非公企业内从事政工工作的专职人员纳入政工师职称评定的范围,对非公企业政工人员进行职称评定。提高非公企业专职政工人员的素质,调动专职政工人员的积极性,促进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

(三)找准载体,打造思想政治工作平台。要把思想政治工作潜移默化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贯穿于员工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把思想政治工作在服务管理之中渗透。比如,在为企业进行企业登记、征收税款、检查管理等各项工作时,工商、税务、环保、城管等部门要本着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的服务宗旨,主动、热情地为企业提供服务,经常主动上门提供政策咨询、业务指导等服务,树立党和政府的良好形象,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亲和力。

把思想政治工作在教育培训之中传递。非公有制企业的员工文化水平参差不齐,思想素质差异较大。各级宣传、教育、文化、科技、体育等部门,可以以社区、学校、企业为阵地,为非公企业举办各种有针对性的培训,有条件的话还可为企业培训一批能干、实干的思想政治工作人才,以提高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水平和效果。

把思想政治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之中潜移默化。把思想政治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使两者相互渗透,互为补充,互相促进,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综合素质。因而要找准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发展、员工思想的有效切入点,从支持、引导企业打造企业文化入手,使思想政治工作从“教化”向“文化”转变,通过开展各种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高企业和员工素质,促进企业全面发展。

(四)创新方法,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活力。

从“大而空”向“小而精”转变。根据非公有制企业工作节奏快、劳动强度大、开展活动时间紧的实际,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利用工余时间和工作间隙,并采取相对集中和分散活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思想政治工作。

从“无的放矢”向“因地制宜、因人而异”转变。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员工,了解员工的思想脉络,多为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努力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非公企业员工以年轻人为主体,他们渴望与人交流,也热心参加各种活动,可以在非公企业间组织一些交流、评比、访问、座谈活动,使思想政治工作充满活力。

从“单纯说教”向“以理服人、以情感人”转变。注重发挥情感在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作用,为企业员工营造一种尊重、信任、心情舒畅的人际环境。关心非公企业的员工,多为员工解决思想、生活上的实际困难。

(五)勇于创新,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空间。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企业兴旺发达的原动力。” 在非公企业建立思想政治工作运行机制,要积极探索,勇于创新。

思想政治工作进入非公企业,可以尝试将在国有企业中先建立机制,后开展工作这样一个次序倒转过来,先开展工作,后伺机成立相应的机制;思想政治工作平台也可由工作时间内向工作时间外转移;此外还可从职能、作用、内容、形式和结构层次等方面对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进行分析和定位。通过积极探索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走社会化、业余化的大政工之路,使新时期非公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焕发创新的活力。

创新必须转变思维方式。创新是一项全新的事业,传统的、定式的、顺向的思维不容易创新,创新通常是非传统的、逆向的、动态的、发散的思维。转变思维方式,有时候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