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州两会 报告摘要 上一版3  4下一版
财政“蛋糕”大块分给民生
努力建设美丽郑州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财政“蛋糕”大块分给民生
——郑州市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摘要

在市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上,郑州市财政局局长刘睿作了《关于郑州市2012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3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今年,市级财政预算支出将重点投向新型城镇化建设、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民生“十大实事”等领域,重点保障民生、改善民生。

报告核心

2012年,全市全口径财政收入1533亿元,增长17.5%。其中:地方财政总收入975亿元,增长18.8%。全市公共财政预算支出为7034227万元,全年实际支出7006373万元。按现行财政体制算账,全市公共财政预算当年实现收支平衡,略有结余。

2013年预算安排基本原则: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政策及国民经济的运行态势,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合理安排。围绕市委市政府“三大主体”工作,统筹各类财政资金,集中财力办大事,切实保障教育、科技、农业等法定支出、“十大实事”等民生支出以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产业转型升级、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等重点项目支出。全面落实厉行节约各项措施,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三公”经费以及其他行政运转经费继续实行零增长。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2012年

围绕新型城镇化建设,我市着力扩大投资,实施了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全年财政实际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60亿元,132项新建、续建城建项目正常进行。郑汴物流通道、南三环东延、四港联动大道、国道107线等建成通车,京广高铁全线通车,“两环十七放射”开工建设总量达70%以上,完成生态廊道绿化3600万平方米,全年打通断头路20条,新建停车场367个、停车泊位7万多个,新开通公交线路27条,新购置公交车500辆。拨付资金4.3亿元,支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实现社区“五通七有两集中”。

2013年

我市将积极加大城镇化建设投入,支持构建合理的新型城镇化格局。按照“一主三区四组团、36个重点产业集聚区、27个新市镇、183个新型农村社区、56个历史文化特色村”的空间布局,积极支持新型城镇化建设。支持推进畅通郑州工程建设,确保年底前轨道交通工程地铁1号线投入运营,开工建设1号线二期工程和5号线,支持三环快速化工程、京广快速路二期工程、陇海快速路、金水路、花园路、紫荆山路准快速化工程等路网系统建设,支持高速公路出入市口和市域快速通道建设工程,着力推进城乡路网建设。加大水、电、气、暖管网升级改造力度,加强市区道路、公交场站等市政设施建设和维护。支持城区、镇区、产业集聚区规划区周边合村并城和撤村并点工作,加快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支持城乡发展一体化。

关键词 产业转型升级

2012年

针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研究出台财政政策措施,统筹资金146亿元,拉动投资,引导产销对接,有力促进了经济平稳发展。拨付资金20.7亿元,支持传统优势企业改造提升,支持工业企业发展;拨付资金27.2亿元,支持七大支柱产业稳步发展,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拨付资金15.4亿元,支持现代农业加快发展,提高我市农产品竞争力;拨付资金57.6亿元,支持科技创新;落实产业集聚区财政奖补资金6亿元,支持产业集聚区建设,提升载体功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减轻企业税收负担11.5亿元。

2013年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支持推进新型工业化,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强化产业发展载体建设,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集群;推进工业转型升级,促进战略支撑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支持服务业发展壮大,深入推进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促进中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并向小微企业倾斜。支持推进新型农业现代化,巩固和强化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效益,以都市型现代农业为重点,促进农业发展公共服务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农村各项事业发展。支持基础支撑能力建设,提升持续发展能力。支持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支持提升创新驱动能力,支持环境保护和生态系统建设。

关键词 保障改善民生

2012年

全市财政用于教育、社保、就业、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等改善民生的总投入达到511.7亿元,占全年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重为73%。优先保障教育发展,全市财政教育支出124亿元,支持新建改扩建中小学校40所、幼儿园96所,新增中小学优质学位5万个。加大农业投入力度,发放补贴资金6.9亿元,落实惠农政策;拨付资金6.2亿元,支持森林生态城建设;投资5.5亿元,新建、改造农村道路500公里;拨付资金2.6亿元,支持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6.6亿元,农村发放养老金9.3亿元、城镇发放养老金63亿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拨付新农合补助资金10.7亿元。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加大公共安全投入。

2013年

全市各级财政部门将围绕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教育事业加快发展,保持财政教育支出比例不降低;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巩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果,推动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与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顺畅衔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提高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支持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推动各项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相互衔接;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认真落实保障性安居工程基础设施配套投入;推动文化事业发展,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关键词 财政改革

2012年

围绕财政改革创新,推进预算编制改革和预算绩效管理,推进国库管理与非税收入收缴改革,推进政府采购、投资评审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等工作,加大政府采购项目直接支付力度,实现政府采购支出123亿元,增长23%,资金节约率10.8%。全市各级财政投资评审机构共完成评审项目2405个,完成评审额260亿元,审减34亿元,平均审减率15.8%。推进财政监督,查出并纠正不合规事项93个,涉及资金3.9亿元。

2013年

我市将加快财税体制改革。调整完善市与县(市)区财政管理体制,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切实增强县区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提高预算管理水平。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强化预算执行管理,加强专项资金管理,建立健全政府债务规模管理和风险预警机制;狠抓增收节支。积极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和产业升级,健全完善税收联动工作机制,依法加强税收和非税收入征管,强化预算约束,从严控制临时预算追加。强化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制度建设;严格财政监督。建立健全保障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大财税政策特别是民生政策有效落实的监督检查机制,逐步建立预算监督信息共享和情况反馈机制,完善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相互制约、相互协调的财政运行机制。加大对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会计监督检查。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