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文苑撷英
郑州地理
写给亲友
新书架
中原收藏
小小说
lh2c108
lh324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文苑撷英

古代文人与柳佳话

陈永坤

春回大地,杨柳依依。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与柳结缘,留下佳话。

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吟咏着“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回到了故乡浔阳紫桑。“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淡泊明志,随遇而安。在宅院边亲手栽上五棵柳树,并常在柳树下吟诗作赋,终生与柳朝夕相伴,生死不渝,后人称其为“五柳先生”。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因施行变革,被唐宪宗贬到柳州担任刺史。他怀着忧国忧民之思,兴利除弊,倡导植树造林,身体力行,亲自在柳江边种了很多柳树。数年后,柳州到处绿柳成荫,柳宗元特作《种柳戏题》一诗抒发情感:“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垂荫当覆地,耸干会参天。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人们为了纪念他,修了柳侯祠,有“柳柳州”的美号。

唐代诗人贺知章,他平生只爱两样东西:一是酒,二是柳。他常与李白、张旭在柳荫下狂饮赋诗。有一年初春,三位诗人又在柳下对饮,贺知章醉眼蒙眬,望着“恰似十五女儿腰”的柳丝,诗兴大发,朗声吟咏:“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堪称千古绝唱。

唐代诗人白居易,晚年从京城长安回到东都洛阳,在庭院中广植柳,并挥毫写下《种柳三咏》:“白头种松桂,早晚见成林。不及栽杨柳,明年便有荫。春风为催促,副取老人心。”每当清明节,门上必插柳枝,并令子孙戴柳冠,常言“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因此有“柳诗翁”之誉。

宋代文学家苏东坡,崇仰柳之顽强生命力,故他走到哪里,就把柳植到哪里。谪居黄州时,植柳于“茨棘瓦砾之场”。这块地有坡度,面向东方,因此被称为“东坡居士”。来到杭州,发动百姓在西湖筑堤(即今之苏堤),“植芙蓉杨柳其上,望之如画图”,“柳浪闻莺”成为西湖著名一景。至今当地人仍称一种垂柳为“学士柳”呢。

明末清初作家蒲松龄,一生穷困潦倒,70多岁才熬上个贡生。但他不求高官厚禄,却回到故乡满井庄,临泉而居,在泉边栽了很多柳树,自称“柳泉居士”。他在柳树下与乡亲及过往行人神聊,写下了令人拍案称奇的《聊斋志异》。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