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连 载
趣妙的弥勒佛联
《我赢定了:鲍威尔生活和领导的艺术》
中原春声
农耕图
多彩的清明
陈国祯书法
大地回春(国画) 庞 泰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多彩的清明

多彩的清明

宋子牛

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它带有亲和、庄重的仪式感,以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诉说着一个民族的共同心声。

在清明到来之际,人们慎终追远,扫墓祭祖,缅怀离去的先人。朱子云,“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在一年的节气中,唯有清明带有思亲的浓浓情愫、念祖的许许伤感。“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晚唐诗人杜牧的这首名作,意境空灵,思绪邈远,写出了人们的多样情怀,故脍炙人口,传诵不衰。沾衣欲湿杏花雨,扑面不寒扬柳风,清明的雨丝风片湿润了人们的情感,祭祀归去,才欲借村醪求醉,以平复胸中的波澜。设若没有真切人生领悟与体验,断难写出如此令人怦然心动的辞采来。清明节,因蕴含着特有的民族精神,成为二十四节气中唯一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第一批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节气。这里,清明是杏花春雨的迷蒙与心灵追思的悠远。清明有不举炊的习俗。为了纪念春秋时的名臣义士介子推,过去把清明前一两天叫寒食节。介公曾“割股奉君”,但功成身退,隐居绵山,晋文公派人放火烧山,终成悲剧。后来人们以禁火、冷食、插柳等方式深情纪念。介公生前写下这样的诗句:“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可见,清明不仅是自然物候的清和景明,更是先贤对勤于政事、清廉自律、明察秋毫的政治清明的期盼,是以身许国的耿介之士的毕生追求。忙碌的现代人,似乎淡忘了这一传统节日应有的分量,真的应该远离喧嚣,让心回归故土,认真感受清明节的文化内涵。这里,清明是凝聚着人文精神,厚重而醒世的历史读本。清明节的饮食也颇有特色,带有鲜明的时令性。有的地方以艾草汁或青菜汁和面做成团子,有的将枣糕、馓子、绿菜饼、子推馍等作应时食品。这类食品大多呈绿色,寓春意,多青气,含有浓浓的民俗色彩。有的地方讲究清明吃鸡蛋,寓意圆圆满满,老北京人则喜欢吃馓子、麻花、驴打滚和面茶。而寒食节的发源地山西,蒸“子推馍”、“子推燕”,在里面夹上核桃、红枣、花生,称为“子福”,既作祭祀贡品,也饱口福,还可用来馈赠亲友。这里,清明是舌尖上的氤氲春意、香甜美味与无尽回味。

游春踏青,寻芳望远,清明前后是最为相宜的日子。人们相携郊行,远足陌上的风气,自古以来就很盛行。莺飞草长、绿柳如烟的阳春时节,赏花扑蝶,畅意抒怀,放飞纸鸢也放飞心情;看远山如黛,听流水潺湲,处处生机勃勃,人人喜笑颜开,意气风发,尽情地采撷春光,其乐何似!“满街杨柳绿丝烟,画出清明二月天。好是隔帘花树动,女郎撩乱送秋千。”形象明丽、情趣盎然的诗句,将花树荡高女郎裙裾与欢笑的情景,描摹得活灵活现。“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写出了人们春游不倦,踏歌而归仍情有不舍的意兴。这里,清明是缤纷如花的笑靥与无处不在的诗意喜感。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先悲后喜的清明,是草木葳蕤、生机勃发的民俗节气,更是承载着民族传统、文化积淀、诗意文心的情感节日。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