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新书架
文史杂谈
域外见闻
文明郑州·“非遗”名录
阅汉堂记
随笔
lh3247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随笔

感悟藏地密码

柴清玉

去了两次西藏,最近的一次也已过去两年多了,但心底一直惦念着西藏。细细想来,记忆最深的不再是布达拉宫,不再是纳木错、羊卓雍,也不再是珠穆朗玛,心里念着的是藏民们大白天坐在广阔的草地上吃着糌粑,是大昭寺旁边的青年男女一边打着地坪一边歌唱,是老阿妈满脸皱纹的微笑颤抖着双手虔诚地在佛前添加酥油。我迷惑着她的安详,正如她微笑我的迷惑。

就是这样一群不太一样的人,在雪域高原支撑着神秘。他们使我懂得了另一种人生,原来真的有一种活法:需求简单而且充实快乐,简单的衣食之后,就不再蝇营苟苟,就那么慢悠悠地转山,拜佛、放牧、喝茶。

生活在城市的惯性思维曾让我怀疑过:藏族民众这样的生活态度、这样的思维方式、这样的经济头脑,靠什么生存和发展呢?但牧民们脸上灿烂的笑容,让我发现这或许是一个伪概念、伪命题,自己有这种想法是卑微的。日食三餐、夜眠八尺——人生真正需要的其实就这么多,在现代科技的支撑下是不难得到的。假如一个人一年的生活花费需要2万元,你总是为5万元、10万元而奋斗,能力不济却又为此患得患失、焦躁不安,这是不是一种愚昧和荒唐呢?现代都市就如一个激烈的竞技场,人们在这里拼搏挣扎迷茫欢笑哭泣,为了太多也许不需要的东西而彼此争斗、斤斤计较,被挟裹着而难以解脱,这就是成功吗?我们应该十分庆幸人世间还有西藏,湍急的雪山圣水带着佛陀的“不争”、“淡泊”雨露静静地流淌,使雪域高原多少还保留着清凉,启发人们在喧嚣浮躁的世界里思考。

城市生活的惯性思维还让我疑惑过:努力争取更多的金钱更高的地位,会不会让人今后的日子更有保障、少些风险?但仔细想想也值得怀疑。多少金钱赢得了心灵的恐惧?若是真的赢得了恐惧,那么哪一天又不是一日三餐,生活又有何难。终日锦衣玉食、别墅豪车的生活,未必有利于健康,也未必就一定幸福快乐。如果陷入了贪婪的陷阱,那么多少积累多少拼搏能够填平欲望之壑?至于那些天灾人祸、大病急症、社会动荡、生离死别,恐怕是准备多少都没有用,而更应以宽心微笑去面对的。

有时候,我会想人是什么?不就是高级动物,是一个载体吗?但人是有思想、有思维的,各种思想就是程序。面对缤纷复杂的社会舞台,这个程序有时会受到干扰,会出现故障而混乱,这就需要调整、需要修正、需要升华。西藏,就是调整、修正、升华人的思想程序的圣地,人,不能不去西藏。我不是一个合格的修行者,但到了西藏,心灵仍会受到震撼,仍会伤悲过去,担心未来。在雪山白云下,在碧波圣湖边,在幽深寺院里参破禅机,回婆娑世界就依然随波逐流。站在布达拉宫前宽广的广场上蓦然回首,我想我放飞了心中太多的白鸽。

伟人、圣贤之人常说不为碌碌无为而悔恨。殊不知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都注定是碌碌无为的,而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被教导决不能碌碌无为,要成就大事业,怎么会不活得焦虑与惭愧呢?《乔布斯传》在中国畅销,人们为“追求卓越”而欢呼、而激奋,但我们更应该知道卓越就是很少、就是不平凡,无论哪个行业岗位,卓越都是一种偶然,平凡才是必然。如果你一门心思的追求卓越,就只能匆匆忙忙、战战兢兢的不停地赶路,最终仍难脱平凡。

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励志书、成功学、发财宝典畅销,人人都想出人头地。有多少人会劝别人慢一点、不要着急,做一个心平气和、开开心心的普通人?“追求”、“进步”、“成功”就像厚厚的网,把大家紧紧裹绑在一起成了一个残酷游戏的人质。但这些确实应该改变,在初步实现小康,大多数人吃、穿、住不再发愁之后,更多地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谐、精神的幸福快乐,将是一种更高层次的内在需求。

我在西藏买了一本厚厚的书,名字叫《藏地密码》,却没有认真地读。我想,我的这些感悟是否也是一个藏地的“密码”呢!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