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新闻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奶奶孙女谁让谁坐”不是一道选择题
“求人之风”为何愈演愈烈
管住公款消费
扶正餐饮风气
“裸女敬礼”折射抗战剧技穷
温州行人闯红灯将被罚款5元
唐僧是怎么变成
“唐僧肉”的
破解“中国式过马路”
在于严格执法
“改文风”要害在于修政德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唐僧是怎么变成
“唐僧肉”的

唐僧是怎么变成

“唐僧肉”的

埋有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正面临大规模拆迁。当地政府给出的拆迁原因,是丝绸之路联合申遗的需要。联合申遗名单上只有兴教寺塔,不包括寺庙内其他建筑。记者了解到,申遗拆迁的背后,是著名的曲江系公司的商业运作。兴教寺这座千年古刹正成为业界知名的“曲江模式”新的目标。(4月10日《南方都市报》)

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的模式下,申遗正在变成一笔生意经。轰轰烈烈的申遗热潮下,即便是有唐代著名高僧玄奘法师灵骨的西安兴教寺,同样也无法摆脱这样的命运。那就是历史文化被商业经济玩弄于股掌之间,历史遗产服从于商业逻辑,申遗的目的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而是为了更多地获取政治、经济收益。漫漫申遗路上,唐僧玄奘也不过只是这块利益砧板上的“唐僧肉”,即便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也难从“大规模拆迁”中逃出升天。

申遗变成针对历史遗迹的“大规模拆迁”,这样的逻辑很诡诞。申遗难道不是为了更好地保护现有历史文化遗产,让它以最原生态的样貌,展现出历史传承的文化魅力吗?然而现实却告诉我们,我们的历史文化遗迹,很多时候正在变成被圈养、被改造甚至被破坏的物品。“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文物同样如是。

就像这次所谓的丝绸之路联合申遗,联合申遗名单上只有兴教寺内的玄奘塔,不包括寺庙内的其他建筑,那么庙内其他建筑是不是就应该俯首于申遗大局,服从于权力或商业的审美观,任人拆迁改造呢?任何历史文化遗迹,其风貌都绝不是一种孤立存在。可以说,由遗迹本身延伸、扩展出的其他历史、人文产物,展现出的,正是历史遗迹强大的文化辐射力。它体现出历史发展的真实,本身就是一部历史遗迹产生文化影响的发展史。破坏任何附着于遗迹之上的文化产物,不仅是在破坏历史文物,更是在破坏这段历史发展的文化整体性。如果遗迹没了历史,就像人没有了灵魂,剩下的,恐怕只能是商业逐利的铜臭味儿。

申遗目的本是为了保护。但斥巨资申遗的地方政府和商业公司,首要考虑的显然是回收成本,创利营收。于是,保护便成了开发,开发便成了破坏。

历史文物以保护之名倒在推土机下,作家冯骥才就曾很痛心地说:“中国申遗最大的问题,是缺乏‘审遗’。申遗是保护的开始,不是开发,不是创造,更不是打造。他建议应把申遗改为‘审遗’,审查这些遗产保护得好不好,而不能把变味的、粗制滥造的东西留给子孙后代。”

申遗的前提的确应该是审遗。如果历史文化遗迹任由低级别的商业开发去改造、破坏,当历史文化遗迹没有了历史感、文化感,这样的遗产,无疑只能成为物质与精神的垃圾山。看看那些享誉世界的历史文化遗迹吧,无论是意大利的古罗马遗迹,还是法国巴黎的古城建筑,它们既没有被圈养也没有被破坏、改造,而是以原风貌与人们的生活融为一体,人们穿梭于历史与现代之间,历史文化就这么自然地保护传承下去。  李 妍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