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2013中原金融业发展驱动力报告(一) 上一版3  4下一版
光大银行郑州分行
创新服务小微企业和旅游用卡
问渠那得清如许
0428光大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中原金融业发展驱动力探源

策划 刘 洋 本报记者 张世豪 文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首脍炙人口、广为传诵的古诗,出自南宋理学家朱熹,之所以千年来被世人播之于口,在于虽然只有寥寥几句,却寓意深刻,传达了一个深刻的哲理:半亩池塘之所以明澈如锦,天光云影倒影水面摇曳生姿,究其原因在于池塘不是一泓死水,而是活水源源不断地注入。塘水如此,人的知识积累、学习过程亦然。学海无涯学无止境,若想学业精进、学有所成、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既要学而时习、学而不辍,也要常学常新让知识的活水不断注入;同理,企业经营和发展亦如是,一个企业若想长足发展、稳健发展、快速发展,断不能固步自封、裹足不前,必须与时俱近、勇于开拓,保持企业的“活水”如大河奔流永不止歇。这种“活水”就是企业永续发展的原动力,换言之,就是企业发展的驱动力,也可称之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任何一个生命个体若想自立于世,必须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于郑州金融行业,对于各家商业银行,自成立以来,通过多年的成长和发展,业已形成各自独特而鲜明的驱动力,而且这种驱动力因中原经济区和郑州都市区建设高歌猛进、风鹏正举,因为郑州阔步迈入千万级人口规模的区域性中心城市,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规划获得国务院批准,这些城市发展的良机和佳音不断地融入、注入新鲜的活水和血液,使中原金融业的发展不仅生机盎然,而且活力四射。

作为全国人口第一大省、农业大省和经济总量大省,伴随着中原经济区的宏图绘就、躬行当下,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如沐春风、风头正劲,郑州腾飞正可期。作为中原崛起、河南振兴的“挑大梁”和“走前头”的先行者和擎旗者,作为中国最为重要的铁路枢纽城市、临空经济城市、物流中心城市、会展中心城市,作为中部乃至全国的新型金融中心城市,郑州的金融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近年来,郑州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我省关于金融工作方针和战略部署,在支持和助推中原经济区建设、郑州都市区建设、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建设方面敏于行、贵在做、见实效、勇担当,同时,积极推进金融改革,金融行业迅猛发展,金融体系运行稳健,银行业风险抵御能力持续增强,为郑州社会经济发展、城市建设、民生改善屡建奇功、屡创佳绩、屡攀新高。

美国著名趋势专家、畅销书作者丹尼尔·平克在集40年研究成果的最新著作《驱动力》一书中指出,驱动3.0时代已经来临。他认为,在驱动力1.0时代,人们依靠本能冲动而进步;在驱动力2.0时代,人们为了获得奖励、躲避惩罚而进步;现在,我们的成长和发展来自内在动力,来自想要主导自我、学习和创造新事物,来自我们自己和我们的世界做得更好的内在需求,这就是驱动力3.0时代。在这个驱动力3.0时代,金融业需要主动变革、锐意发展、引领时代。在这一时代,金融业寻找新的驱动力之路漫漫其修远,但是在这条大道上,我们欣慰地看到和听到,中原金融业前行的矫健身影和铿锵足音。

近年来,随着河南省经济总量的不断攀升,金融产业和经济发展逐渐形成了良性互动,地方金融体系建设取得了明显进步,初步形成了以国有系统商业银行体系为主导、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分支机构不断扩张,农村商业银行体系加速发展的商业银行体系;企业和政府介入资本市场程度不断加深,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日趋成为金融资本的另一个重要来源;非银行金融类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市场竞争力明显攀升。

目前,商业银行规模稳步增长,经济支持力度不断提升;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蓬勃发展,成为中小企业和居民个人融资渠道的重要补充,弥补了大众型商业银行的服务缺口,成为中小企业和居民的重要融资来源;资本市场融资稳步上升,金融工具创新不断;非银行金融企业快速成长,企业服务竞争力提升。

近年来,河南省银行业金融机构资产规模逐步扩大,资金质量明显提升,银行业机构数量稳步提升。一批股份制商业银行相继入驻,数家城市商业银行在郑机构开业。与银行分支机构稳步增加相适应,银行业各项业务规模持续扩张。2012年末,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本外币资产总额39186.13亿元;本外币负债产总额37949.44亿元;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31970.43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0304.09亿元。全省银行业金融机构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566.99亿元,涉农贷款余额8298.07亿元。

河南保险实现新跨越,全力服务和保障中原经济区建设。近年来,保险行业持续快速发展,综合实力快速提升。河南保险业围绕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新要求和新需要,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发挥保险保障功能作用,2012年,全行业累计提供风险保障8.09万亿元,支付赔款和给付199.55亿元,缴纳各项税费24.39亿元,出口信用保险累计提供出口保障41.79亿美元。

为探寻郑州银行业自身发展的内驱动力,发掘郑州银行业蕴涵的创新力、服务力、责任力、稳健力、文化力等力量、价值和能量,发现郑州各家银行企业独具的最能彰显企业发展驱动力的核心竞争力,一一展现其在服务实体经济、参与市场竞争、顺应经济大势、完善自身建设、保持稳健发展等方面的成功经验、重大举措和实效业绩。本报还将陆续推出“2013中原金融业驱动力发展报告特刊”,集中展示郑州市部分银行企业的原动力,在郑州社会各界中树立这些银行企业的形象和品牌,以郑州市委机关报、党报所独具的高端性、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为郑州银行业立此存照,体现榜样的力量和标杆的价值,谱写我省和郑州金融机构的金融“红旗谱”。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