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连 载
知味
博古斋
新书架
散文
随笔
lh34158
lh34147
lh34148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散文

康百万庄园游踪

侯发山

康百万庄园,是时下令省内外游人很想探访的一处大型院落。

“康百万”不是特指某一个人,而是明清以来对以康应魁为首的整个康氏家族的统称,后因慈禧太后的封赐而名扬天下。整个家族纵跨明、清、民国三个历史时期,富裕十二代,历经四百多年的辉煌,堪称历史上豫商杰出的代表。

康家从明朝中期以经营店铺起家,靠漕运发家,土地兴家,耕读传家,留余治家,以地为本,亦农亦商的特色,凭借黄河、洛河舟楫之便,做漕运运输,陆地采用高脚队运输,经营盐业、木材、粮食、棉花、丝绸、钱庄等业。到清代中期,康百万家族富甲豫、鲁、陕三省,船行洛、黄、运、泾、渭、沂六河,两次悬挂“良田千顷”金字招牌,土地达十八万亩,财富无以数计。民谚称其“头枕泾阳、西安,脚踏临沂、济南;马跑千里不吃别家草,人行千里尽是康家田”。明清时期,康百万、沈万山、阮子兰被中国民间称为“三大活财神”。然而,世事沧桑,好景难留。康家盛极一时的辉煌,挡不住时代潮流的席卷,最终走向衰亡,留下一座座古民居群落。

康百万庄园是十七、十八世纪华北黄土高原封建堡垒式建筑的代表,它靠山筑窑洞,临街建楼,濒河设码头,据险垒寨墙,是一个各成系统、功能齐全、布局严谨、等级森严的大型封建地主庄园。庄园以寨上主宅区为核心,向寨下其他区域以扇面形式展开,建成功能不同、形式各异的群体院落。深宅大院,重脊高檐,垂花门楼,间或以假山、曲廊的“障景”法作点缀,达到移步换景的艺术效果,一派庭院深深的幽雅与宁静。既保留了黄土高原民居和北方四合院的形式,又吸收了官府、园林和军事堡垒建筑的特点。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它与四川刘文彩庄园、山东牟二黑庄园被称为全国三大庄园,而康百万庄园因在时间跨度和占地规模上均居首位。

康百万庄园内,凡厅堂必有楹联,凡门户皆有匾额,洋溢出浓郁的封建文化气息,充分显示着主人的身份与品位。这些匾刻,或悬挂门头,或嵌于廊柱,几乎达到了无门不匾,无匾不成门。如“志欲光前唯是读书教子,心存裕后莫如勤俭持家”“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要留好样与子孙”“财从道取利方长,友以义交情可久”“暗暗思量百计不如阴骘好,明明检点万般惟有读书高”“诚则信信则交交则活活则生财,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厚农资商农商皆是本,重信守义信义全在人”“上善若水厚德载物,下润无声自强不息”等楹联和“洛作智水”“端洁退让”“花楼重辉”“秀芝亭”“克慎厥猷”“知所止”“芝兰茂”等匾额,甚至康家的厕所上也雕刻有“三上成文”,虽字数寥寥,却意境悠悠,不仅增添了宅院的儒雅之气,还赋予了每幢院落精魂神韵,体现了豫商庄园文化的丰富内涵。

康百万庄园的另一显著特色,是内随处可见的雕刻艺术。木雕、石雕和砖雕的分布从屋檐、斗拱、照壁到础石、睡床、门窗,造型逼真,构思奇特,精雕细刻,人物、禽兽、花木汇成一体,姿态纷呈,各具特色,集中体现了明清代纤细繁密的典型艺术风格。三雕艺术将庞大的建筑群装饰得更加精美,充满魅力,体现了“贵精而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的民居特色,并发挥到极致。耗时一万七千多个工时的金丝楠木木雕顶子床、王氏石雕牌坊、砖雕康霖三碑楼等艺术精品,其充分运用透雕、圆雕、浮雕等艺术雕刻手法,展现了明清民间工匠们高超的技术和智慧,是雕刻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在众多的雕刻艺术品中,更让人惊叹的是康百万庄园住宅院的一对门枕石,这对门枕石是整块青石分三层雕刻,最上面一层雕刻的是雌雄卧狮,憨态可掬,温顺可爱。导游介绍说,狮子的温顺象征着康家的生活非常富足、安逸,就连威猛的狮子也吃饱了懒洋洋的,过着悠闲自得的生活;其次是显示康家庄园的防卫设施完善,它的三道防线层层严守,使整个庄园固若金汤,易守难攻,镇宅的狮子也可以高枕无忧了。门枕石第二层采用剔地突出的雕刻手法,刻出一组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人物故事。更为绝妙之处是这组图案与门上对联相映生辉。上联是“处事无他莫若为善”,因此门枕石上正面雕刻的就是一幅“尊老爱幼”图。内侧雕刻的则是“妯娌和睦”图,隐喻“家和万事兴”。下联是“传家有道还是读书”,所以,相对应地就雕刻了一幅“拜师求读”图。年轻的后生低头弯腰,双手打拱,毕恭毕敬,慈祥的老者一手提着灯笼,一手捋着胡须,眼睛中流露出赞许的目光。内侧雕刻“宾客宴饮”图,教育后人以礼待人……父子情、妯娌情、师生情、朋友情,在这里被工匠刻画得淋漓尽致。门枕石的第三层雕刻的是一组中国传统的图案,正面雕刻“凤凰牡丹”,隐喻荣华富贵;内侧雕刻“麒麟送子”和“金鸡报晓”图。这些雕刻造型生动逼真,线条自然流畅,人物神采奕奕,具有很强的立体效果。我想,到此一游的每个人都会触景生情,沉醉于如诗如画的情境之中。

建造这么巨大的宅院要花多少银子,当时的康家是怎么积蓄起如此之大的家业呢?中国三大名匾之一、康家庄园文化的象征、镇馆之宝即康家主客厅的“留余匾”给出了答案。这个匾额引用了南宋留耕道人的座右铭(留有余,不尽之巧以还造化;留有余,不尽之禄以还朝廷;留有余,不尽之财以还百姓;留有余,不尽之福以还子孙)来告诫子孙凡事都要留有余地,人生在世,不要把福禄寿财都享尽用尽占尽,把它留给需要它的人。遗憾的是,前人艰苦创业,后来人图安逸,最后把家业败光的故事不知有多少。当年一些康家的后代也没能走出富家子弟走向奢华、淫逸的老路,吸食毒品家败人亡……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