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传承求索勇担大任济众博施大爱无言
郑州市城市公共交通客运管理处公开承诺书
我市未发现有毒生姜
我省严查高校安全减少意外伤亡事故
建筑超过百米要设避难层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传承求索勇担大任济众博施大爱无言
郑州市中医院弘扬中医特色助力生态文明建设

(上接一版)

中医治未病、中医养生和保健,是中医预防疾病发生、急救和治疗、预后和康复的医疗保健全过程,是中医预防保健的重要理论基础和准则。据悉,医院治未病科已发展成为集中医养生、健康保健、健康教育为一体,具备中医药特色优势,中医药服务功能的科室。前不久,该科还启动了中医体质与膏方养生工作,充分发挥中药膏滋的“冬令进补、实时调补;补虚养生、防病治病”的特点,进一步探索完善以“治未病”理念为指导的,融中医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险为一体的中医养生服务体系。

发扬中医特色,注重未病先防,不仅可以减轻医疗卫生负担,更重要的是减轻个人、家庭、社会、政府的负担。该科主任张宏介绍,随着医院“治未病”工作的深入开展,服务对象拓展到亚健康和健康人群,服务领域延伸到医疗、预防、保健、养生、康复等各方面,中医药的活力进一步增强,优势日益凸显。重责任,服务社会民生。而这些,也正是国家构建生态医疗体系的意义所在。

创新发展模式立足学术前沿综合优势助力生态医疗蓝图

“作为中医院,就要把医院作为体现和弘扬中医药文化的重要阵地,在办院理念、诊疗服务、就诊环境等方面体现中医药特色。”刘宝琴说,医院建立了我省唯一的王永炎中医院士工作站,组建中医传承工作室,准备逐步实施中医远程会诊、资料传输,并将以院士工作站为基础,带动医院国家级重点专科脑病科、心病科以及省、市级重点专科的发展,同时辐射全省、市、县、区中医院,实现资源共享,提升我省的中医药服务水平。

正是在一系列创新思维的指导下,医院成功独立开展了冠脉造影、脑干肿瘤摘除术等高难度手术,特别是中医中药的介入,解决了术前术后的并发症,改善了病人的肌体条件,为手术的成功奠定了基础,既坚持了中医中药治疗的优势,又强化了适应手术疾病的诊治能力,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临床诊疗更加注重综合、集成,更加强调以人为本。搭建多学科诊疗平台,开展多学科一体化诊疗服务是医院主动适应医学模式转变,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深化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理念,改革创新诊疗服务流程的又一新举措,提高了临床疗效,取得了较好的诊疗效果。

急诊科、120的快速出诊,心病科、ICU、脑病科的高质量专科抢救,放射科导管室的密切配合,功能科超声心电图的准确诊断,检验科心肌标志物的及时出结果等一体化诊疗服务流程的制定,科室协调一致机制,最大程度地发挥了一体化服务的作用,及时挽救病人的生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通过开展一体化诊疗服务,医院一年有千余例急性病人实施介入术转危为安,在全国中医系统名列前茅。

加强学科之间,中西医之间,科室之间互联互通,优势互补,不仅提升了中医药发展水平,还有利于简化诊疗流程,缩短就诊时间,提高运行效率,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群众负担,更有利于改革传统医疗模式,实现为患者提供高效、便捷、优质的诊疗服务。

而中医特色更使郑州市中医院专科优势凸显,医院脑病科结合老中医的经验和临床实践,研制开发出“脑血通口服液”、“中风康正丸”、“通脉降脂口服液”等十余种专科制剂,建有急性中风病人绿色救治通道,擅长中西医结合药物治疗,脑血管介入治疗,综合康复治疗等各种诊治手段。对急性中风患者,采用卒中单元模式,发挥综合治疗优势,又重视个体化的诊疗原则;对于中风后遗症患者,采用中医特色和支具矫治手段。形成了对中风病从诊断、治疗到康复的一套成熟体系。成为该院的拳头科室,并以高分顺利通过了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评审。

这样的创新实践还有许多。传统中医和现代医学相结合,开展外科手术时,病人在术前积极使用中药,调整其顺应性,纠正合并症,显著改善了病人的术前状况,提高了病人对手术的耐受力,保证了手术的成功率。在术后应用中医药,可以有效控制感染,促进刀口愈合,防止并发症。在心内科介入治疗后,为防止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发生,配合采用中药活血化瘀的方剂预防治疗,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叫响了中医药特色品牌。

该院心病科独创的胸痹急症舌下喷雾制剂“九香气雾剂”,长效降压制剂“复方降压胶囊”,抗心律失常的“黄松胶囊”,强心利尿、纠正心衰的“心衰合剂”与“双参口服液”,治疗冠心病的“冠心宁胶囊”、“冠心贴膜”等,均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建立了救治急性心肌梗死的绿色通道,对于冠心病、高血压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采取中西医结合诊治,开展的冠状动脉造影术、支架置入术、永久起搏器植入术、心内电生理检查、射频消融术等介入诊疗技术,安全、有效、并发症发生率低,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在全国中医系统排名在前,成为了国家“十二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河南省重点中医专科。

该院儿科配制有多种疗效高、副作用小、价格低廉的丸、散、膏、丹中药制剂。中药直肠滴入、推拿按摩、膏药贴敷等疗法,对小儿哮喘、脑瘫、黄疸、癫痫、厌食等常见病疗效显著。妇产科做好围产保健和产前指导,产中采用爱力呼吸实现分娩无痛,产后利用配制的“生化汤”和“排气汤”,帮助产妇尽快修复子宫和恢复肠胃功能,用中药“三黄汤”可有效预防和治疗新生儿黄疸。肺病科开发出“双息咳喘胶囊”等一系列治疗慢性咳喘病的纯中药制剂,并利用“三九”、“三伏”穴位贴敷防治慢性咳喘病、提高机体抗病能力等,深受市民欢迎。

独具中医特色的飞针、点穴、火功疗法等传统技术在这里得到传承、创新。

医院“中原帖氏飞针”的神奇疗效让许多患者叹为观止——这得益于该院对针灸这一传统技术的创新发展。郑州市中医院的针灸手法,因快速地弹射进针而闻名,以无痛、得气明显、治疗各种疼痛效果显著为特点,被国内外患者誉为“飞针”。

独特的药酒火功疗法,应用药力、酒力、火力,三力合攻,并配以手法治疗,药借酒力、火借药力,使药物迅速通过皮肤渗透吸收,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舒筋活络、促进创伤愈合的作用,治疗颈肩腰腿痛、脱发、痘痕等效果显著。

国术点穴也是医院的一大创新。它的“点”、“拨”手法不同于一般的推拿按摩,穴位不同于传统的经络穴位;以手法调节为主,穴位选择较少,通过角度、力度、配穴的调节,达到舒筋活络、消肿止痛、调节脏腑功能的作用。

医院还出台了中医特色专科发展计划,把建名院、创名科、育名医、制名药作为业务建设的指导思想,把对学科带头人的培养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关键,把特色技术的研发作为重点专科建设的基石,本着“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择优汰劣、公平竞争”的理念,推进重点专科建设;将德高望重、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退休老专家请回来,成立老专家门诊,学习并总结他们的经验。

医者德艺双馨育得芬芳满园以心做舟承载生态医疗梦想

市委、市政府把“持续开展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活动”列入2012年为民办理的十大实事。作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郑州市中医院承担着全市中医中药进农村进社区培训任务。全市64所乡镇卫生院、7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54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330名学员在该院顺利完成了实践培训。

这次培训成为医院推进中医药事业不断纵深发展的新起点。

“大力宣传弘扬中医药文化,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提高百姓健康水平,是中医院的社会责任!”刘宝琴表示:“培训活动结业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作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勇挑中医传承重担,积极探索创新,在国内率先开创了三甲医院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合开展“专病协作组”、中医专家与社区医生结成“师带徒”关系等长效平台,真正把政府为民办的实事做好,把惠及老百姓的好事做实,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中医服务能力,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推动卫生事业的科学发展,让中医“国粹”在基层遍开惠民之花。

“中医‘望闻问切’简便易行,中药适应症广、医疗成本低,易推广应用,无论在农村还是社区都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说起这次培训,绿云社区卫生服务站的郭胜利异常兴奋。这位年近60的社区医生激动地说:“简易、便捷、便宜的中医针灸、推拿、拔火罐、穴位敷贴、刮痧等疗法,在社区很受群众欢迎,这次学习回去,我更有底了。今后凡是我拿不准的,就可以随时咨询我的老师,中医院是我的坚强后盾。”

省市有关领导对医院创新培训形式,改变培训模式,建立长效机制给予高度关注和期望。市卫生局局长顾建钦表示,我市中医药工作今后要实现“四个转变”,即:实现由送设备送设施到送专家送技术的转变,实现由高端中医人才培养到适宜技术人才培养的转变,实现由单一上级医院支持到全面系统帮扶的转变,实现由重治疗重急症到传播中医健康知识的转变。

中医药建设重在基层、根在基层。省中医管理局局长张重刚在市中医院调研时指出,基层中医药人才培养关系到全省中医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保健康、惠民生”的重要举措。希望继续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为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提供好经验、好方法。

中医扎根基层任重而道远。刘宝琴表示,医院将继续开拓创新、务实重干,以弘扬中医“国粹”为己任,继续努力把政府的事做实,把百姓的事做好。

春暖杏林花开走进美好时代胸怀大爱唱响生态医疗旋律

去年10月20日,郑州养老公寓的200多名老人收到了一份“健康大礼”——郑州市中医院的专家们现场为老人们提供针灸、火罐、火攻、艾灸、推拿、保健操、体质辨识、健康咨询等丰富的中医传统诊疗项目。作为我市唯一一家红十字会的合作医院,郑州市中医院提出了“医养结合”新模式,这也意味着郑州市中医院推出的“三养”结合助老新模式率先在郑州启动。

“脖子扭扭,屁股扭扭,抖抖手啊抖抖脚啊,勤做深呼吸,学爷爷唱唱跳跳你也不会老。”医院推拿科康献勇主任现场传授“颈肩腰腿操”,老人们乐呵呵地跟着学了起来。“防病胜于治病,未病先防。”康献勇边示范边详细讲解,“颈肩腰腿操”分颈肩腰腿四部,每部均为八节。秉承中医传统练功疗法精神、结合软组织病的病因病理、选择部分推拿点穴、整脊手法,汇成体操节拍形式演练。

“郑州市中医院的专家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养生操,更是一种健康的理念,很为老百姓着想。”68岁的王金花赞叹。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相关数据显示,中国正“跑步”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日趋突出,已成为政府关注、老百姓期待的一项重要民生工作。医院的决策者们一直在思考,该为老年人的幸福晚年生活做些什么?医院在全国首创了医养结合助老新模式,将医养、心养、食养的养老理念作为“幸福养老”的重点,通过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方式延伸扩大医疗服务内涵,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质优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

“‘三养模式’就是要在预防、保健、康复、生活、饮食、起居上对身心健康予以全面维护的模式,达到医养、心养、食养。”刘宝琴介绍,郑州市中医院的百名志愿者将率先把全新的“三养”模式带给有需要的家庭并在全市推广。

据悉,为给老人们提供健康幸福的养老生活,郑州市中医院特别成立以脑病科、推拿科、针灸科、肿瘤科、心病科、治未病科、营养科等科室为主的健康指导小组。今后将把给老人传授健康保健知识为己任,将这项工作形成常态坚持下去。

据调查,不仅是郑州,全国的养老型医疗机构都严重不足,多数养老机构只是养老,在医疗服务和心理关怀上存在不足。如果敬老院能够就近提供医疗服务,他们必会过得更加舒心。

“让老人健康幸福养老的问题迫在眉睫。”郑州市中医院院长刘宝琴说,将医疗服务和养老服务相结合,是一条很好的探索路子。

作为中医中药的继承者与传播者,郑州市中医院今后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为目标,以提高老年人的幸福指数为己任,将“医养、心养、食养”的养老理念作为“幸福养老”的重点,通过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居家养老的方式,将中医养老、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逐渐推广,并将其作为服务社会、服务老人的一项长期、实效的惠民工程不断强化扩大。做到常怀爱老之情,常扬敬老之德,常兴助老之风,常办利老之事,努力为全市广大老年人创造幸福、快乐、祥和的晚年生活,营造全民爱老、敬老、尊老的社会风尚,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逐步实现健康老人、健康郑州、健康社会的目标,创建美好的和谐社会。

历经50多年的探索、建设和发展,郑州市中医院不断引入新思维、新技术,创造性地继承和弘扬祖国医学,形成了中医特色突出、集中医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社区服务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医院。形成了既有一个求真务实、与时俱进、艰苦创业的领导班子,又有一支特别能战斗的中层干部队伍;既有一支内、外、妇、儿、骨、中西医技术精湛的知名专家队伍,又有一支精明能干的护理队伍;既有一支技术高超的医技队伍,又有一支雷厉风行的后勤保障队伍;既有高、精、尖先进的医疗设备,又有功能齐全的制剂中心的医疗优势格局。

今后,医院将充分发挥中医药绿色、自然、平衡、整体、辨证的优势,传送健康知识、传播健康理念,提高群众的健康水平、生活质量、幸福指数,为生态医疗发展尽全力,为生态文明建设做贡献。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