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希望不再读到这样的文字 叶延滨 读报,报上回忆孙道临先生,附有一张先生伉俪的合影,下有说明文字:在某某关心下,王文娟和孙道临终于喜结良缘。读到这个说明,不知别人有什么感觉,我的心里像针扎了一下,疼,而且不舒服。 王文娟和孙道临的婚姻,为什么要高层领导人来关心?不是有婚姻法吗?他们不能结婚肯定有各种比“婚姻法”更厉害的东西在阻碍这对恋人。可见有时候写在纸上的法,并不管事,还要能管事的人来过问。这就是人治时代的悲剧。我也听过另一个故事。前几年去波兰访问,有一位华裔波兰女作家热情地接待我和同行的另一位中国作家。她也有一个“在某某关心下喜结良缘”的故事。上世纪50年代初,她在北京一所著名的大学里读书,爱上了来中国的波兰留学生。在大学谈恋爱,又是与外国留学生,她惹了大麻烦。这件事被某某知道了,亲自过问批准,于是她与那位波兰留学生结婚并到了波兰。 两个故事都是由一位掌管大权的主要领导过问后“喜结良缘”。这两件婚姻,一件是名人的,一件是留学生的,有幸让有权作最后裁定的领导过问,并最后有了结果。那么普通的老百姓呢?在婚姻法外,还有更厉害的东西守在婚姻登记处门口,如“组织上考虑”、“政审不够条件”、“家庭出身”、“历史问题”、“海外关系复杂”等等,在那个年代让多少情人被挡在了登记处的门外?而作为大多数的他们都无法承接某某关心和恩惠。 “在某某关心下,王文娟和孙道临终于喜结良缘。”一是最高层“关心”,二是“终于”。这句解说词,认真读来,有点字字戳泪的感觉。本来一个街道婚姻登记处小公务员就能承办的事情,捅到了最高层,而且还要这个最高层“亲民”,并且“关心”,才能“终于”有个结果。这句解说词太厉害了!让我读出了一个法治不健全时代的“证词”。 读回忆文章,读到这样的句子,让人唏嘘:“他的问题,在某某的关心和过问下,长达若干年的冤案,终于得到平反。”“在他死后某某年,在某某关心下得以恢复名誉,举行追悼大会。”…… 读这样的文章,会唤起我的记忆。我的母亲,一个东北大富商的女儿,不愿当亡国奴,投奔抗日阵营,辗转到了延安。新中国成立后,“左倾”路线下被开除出党,又被下放到大凉山。我也从省城到了偏僻山区与母亲做伴。在那些阴沉岁月里,这件事让我刻骨铭心:母亲不断地写检讨、写思想改造报告。一边写这些东西,一边喃喃地对我说,我都是为你啊,你要有你的前途,你还小。另一方面,母亲悄悄地写各种申诉材料,找老朋友老领导递给上面的“首长”。这是一个女性的悲剧,为了下一代的前途和未来,她要“接受改造”,在一个又一个运动来临的时候,不断地往自己身上泼脏水;同时她为了自己内心的尊严,后半生几乎只关注一件事,不断地悄悄地申诉求助。 在母亲被开除党籍28年后,她的申诉材料得到一位高层好人的批示,得以复查,恢复了她的党籍和“红军待遇”。这个待遇,让她离开生活了24年的大凉山,回到省城干休所。在这所干休所,每天依靠氧气瓶吸氧,她度过了人生最后的时光。我一直都很感谢在我母亲申诉书上批示的首长,认为他是好人。 只是希望,一个老百姓的家庭喜剧和悲剧,不再由高层好人“关心”来决定。希望那样的时代永远过去了。 今天是母亲的祭日,写下这篇短文,献在母亲的灵前。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