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01版:封面 | 4下一版 | ![]() |
|
||||||||||||||||||||
|
||||||
本报记者 覃岩峰 走进巩义市站街镇庐苑社区,处处是漂亮的小楼、通畅的水泥路,敲开60岁住户李裕五的家门,老人正在130平方米的家里悠闲地看电视。李裕五告诉记者,社区里生活方便得很,出门就是菜市场,不远就有学校。 这是新型农民的新生活。 2012年3月,市政府出台《关于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意见》。按计划,全市2306个行政村中,861个行政村纳入城市规划区;623个行政村纳入新市镇,规划整合为116个社区;其余一般乡镇的822个行政村规划整合为183个新型农村社区和56个历史文化风貌特色村。去年10月,以2012年至2014年为时间节点,我市制定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提出3年建设114个新型农村社区,全市约30%的农民住进新型社区。去年全市计划启动新型农村社区52个,实际启动68个;今年年初,市政府确定新型城镇化建设目标,新型农村社区方面,新建28个,续建67个。 统筹城乡发展的真实感受 住进新型农村社区的许多村民,都会有一种“城市居民”的幸福感受。这种感受证明,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必然选择。 “俺以前住的是山区,每人只有一亩地,吃雨水、靠天收;现在住进了像城里人一样的房子,水电气样样通,互联网、有线电视、固定电话直接连到家……”荥阳市崔庙镇郑庄社区居民朱淑彩喜笑颜开。 现在的郑庄社区位于原行政村辖区的一片开阔地,由原行政村的六七个自然村和周边的几个行政村组成,社区门口通往镇区的公路正在修建。 荥阳市较早完成了新的城镇空间布局规划,全市15个乡镇的282个行政村全域规划形成74个新型农村社区,每个社区通过 “5826”路网实现了和中心城区、产业集聚区、新市镇、农民创业园的紧密相连。 (下转二版) 万事出艰辛 实干能圆梦 本报评论员 最美人间五月天。五月如花,如歌,如诗,如画。 瞭望中原大地,放眼郑州都市区的山山水水,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的大潮正风生水起,扑面而来,一幅新的画卷渐次展开。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应有怎样的思路、怎样的前景? “大道无门,千差有路;透得此关,乾坤独步。”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所探寻的是同筑中原梦之路,所探寻的是理想之路、智慧之路。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即是无门的大道,是充满时代精神的大道,是创造和创新的康庄大道。 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要完成的是前无古人的事业,处处体现创新之意的“新”字。建设新型农村社区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点,是提高空间使用效率的有效途径,是催生现代农业生产方式的“加速器”,是资源型经济转型的“助推器”,(下转二版)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