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三峡汤圆粑 陈明俊 迈步在巫山县城青石板路上,一股桂花的清香扑鼻而来。循着那香味儿,一个美女子穿着花布衣裤,雪白的汤圆不断地从她灵巧的手里滑出来。 女子将汤圆放在锅里煎起来,她边煎边和我们聊着:这汤圆粑粑,要现吃现煎,冷了不好吃,端在手里要略放一放,太烫了里面的馅溢出来会烫嘴。煎了一会儿,只见女子用锅铲将汤圆摁扁,汤圆就成了粑粑,然后翻过来再煎……吱吱的声音中,那锅中的粑粑不停地以诱人的香味按摩着我们的嗅觉,随后便惊艳出炉了。 巫山的汤圆粑粑有圆形和椭圆形两种,原来汤圆粑粑有甜咸两种味道。形状各异是为了好识别,我捡一个圆的咬了一口,随着那糯糯的滋味,一股夹裹着桂花芬芳的美味便在口里弥漫开来。再挟个椭圆的尝尝,腊肉、豆干的香味夹在糯米香里, 真是淡妆浓抹总相宜,咸甜都味美宜人。 汤圆粑粑的主要原料,是当地特有的糯米汤圆粉, 将其调匀,搓成个头匀称、圆溜溜的汤圆, 馅料甜的用拌成酱的桂花、芝麻、花生等制成,咸的用腊肉、豆干、葱花做馅,再以平底锅文火慢煎,当白色的汤圆变成金黄色,香喷喷、杯底大小的粑粑,就可以出锅了。 女子对我们说,汤圆粑粑历史悠久,传说古时有一孤苦老人刘婆婆,以卖汤圆为生,一般乡间汤圆有拳头大,馅料少,而刘婆婆的汤圆皮薄馅多,只有乒乓球大,特别好吃。巫山神女帮助大禹治水,怜惜百姓,吃过刘婆婆的汤圆,赞不绝口,刘婆婆说起江边挑水的苦处,神女便授予了刘婆婆煎汤圆粑粑的秘方,代代相传,成了一道独特的风味小吃。 |
3上一篇 下一篇4 |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