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新郑之新 上一版3
解读
建设配套服务区 新郑优势突出
他山之石
新郑着力打造航空港实验区功能配套服务区
twg3533
twg3537
002
002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发力启航 蓄势腾飞
新郑着力打造航空港实验区功能配套服务区
关键词:配套服务 无缝对接关键词:承接转移 商贸物流
新郑机场航站楼。

本报记者 赵聪聪 刘佳美 高凯 刘栓阳 通讯员 刘远超文/图

1997年,机场落地,让新郑迎来了快速发展的春天。2013年3月,《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经国务院批复,又给新郑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借力发展,蓄势腾飞,成为当下新郑人经常谈及的话题。新郑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科学规划,打出了“打造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功能配套服务区”的发展牌。

关键词:“1+9”战略规划

新郑位于郑州都市区南部重要节点,紧临实验区核心区,处于京港澳高速、京广铁路、京广高铁、郑许郑登洛轻轨、S102、S223、S323、新老G107连接线、商登高速等国家及区域性交通干线与实验区的交会区域。

同时,新郑拥有8000年的裴李岗文化、5000年的黄帝文化和2700年的郑韩文化以及神秘的具茨山岩画文化。特别是连续8年高标准举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让新郑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空前提升,已成为郑州乃至全省对外开放的一张亮丽名片。

可以说,新郑与实验区是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融,拥有区位、交通、资源等优势,因此,新郑从“借”字入手,从“融”字破题,提出了借势发展、融入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打造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功能配套服务区的思路,推出了“1+9”的战略规划。“1”就是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龙头,是主体,是产业核心区与驱动器;“9”就是9个服务于实验区的功能配套区域,规划建设产业配套区、商务居住区和宜居生态区,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文化体育产业、现代服务业,积极推进城市管理服务、社会保障服务、就业服务等与实验区同步化、同城化、一体化,形成“居住在新郑、消费在新郑、休闲在新郑、娱乐在新郑、商务在新郑”的磁场效应。

关键词:配套服务 无缝对接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围绕打造集航空、铁路、公路为一体的国际化综合交通枢纽,将实施一系列重大交通枢纽项目,这必将拉近新郑与航空港的空间距离、心理距离,进一步把新郑的节点区位转化为节点优势。

新郑牢牢把握这些优势,在加速靠拢、无缝对接上下功夫,提出要加快融入实验区综合交通体系,规划建设人民东路、新村大道东延、中华路北延、新老G107连接线、大学路南延、双湖大道东延、S323改线等道路交通建设工程;积极与实验区协调对接,共同加快建设联网路、出境路,尽快形成“七纵七横”的交通大骨架,建立港城一体化的现代立体交通体系,实现与实验区的全面衔接、无缝对接,使新郑成为实验区向西部和南部推进的战略纵深区、空间拓展区。

国际经验表明,一个航空项目发展10年后给当地带来的效益是:产出比为1︰80,技术转移比为1︰16,就业带动比为1︰12。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作为未来拥有200万产业工人的国际航空大都市,将会产生大量的消费、生活、居住、商务、休闲等需求。

围绕如何为郑州航空港提供配套服务,新郑提出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合一”的理念,依托新郑新城、新郑教育园区便利的交通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较大的发展空间,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速度推进,大力发展商务居住区和宜居生态区,进一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承接实验区产业工人居住。并按照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的要求,着力打造现代园林生态宜居城市,为实验区200万产业工人提供高品质的生产生活服务,努力把功能配套服务区打造成为实验区的空间拓展区、产业对接带、休闲后花园。

关键词:承接转移 商贸物流

什么是空港经济?怎样依托空港优势发展经济?

“空港经济”这个陌生的词语,随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发展规划》的批复与新郑渐行渐近,让新郑人民对未来发展充满了信心和希望。

有关专家指出,发达的空港经济区是大型枢纽机场、雄厚的区域经济背景、良好的基础设施和有效政府管理以及大型物流中心等方面有机结合的结果,不是有个机场就能发展好空港经济。

新郑在这方面也进行了深入思考,做了大量研究。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以航空经济为主导产业,新郑的产业结构与之有很强的互补性。在未来的发展中,实验区有很多产业需要转移,新郑有实验区发展所紧缺的土地、人力等优质资源。

根据这些优势条件,新郑将坚持走差别竞争、凸显特色的路子,借助实验区的辐射与带动,利用生产成本低的优势,积极承接实验区的溢出效应,主动吸纳其人流、物流、资金流、科技流、信息流等更多的生产要素到新郑来。并立足于服务大郑州、服务实验区,依托商贸物流园区、航空经济产业发展拓展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等产业区域,持续做好富士康项目配套服务工作,积极承接与实验区相互关联、互为补充的商贸物流、高端制造等产业,形成链式发展、梯度融入,建设实验区重要的产业配套基地。

同时,新郑还将加强与实验区在企业、产业、就业、创业等多层面的战略合作,通过创业融入带动企业融入,企业融入带动产业融入,产业融入带动区域融入,搭建载体平台,提升产业层次,加快发展步伐。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