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郑风 上一版3  4下一版
《经济人生》
连 载
郑邑
我们是朋友
幸福的名字
人品极处是自然
佚名菩萨石造像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郑邑

黄水河的传说(下)

朱永忠

黄水河的名字怎么来的呢?据说与明相高拱有关。在明朝嘉靖年间,每到年末或者是皇帝、皇后寿诞时,朝中大臣、总督巡抚都要进贡,以便讨皇帝欢心,从而加官晋爵。而每到这个时候,高拱总是千方百计想让家乡人民少缴一些税赋。这样做的多了,老是免新郑的赋税,一些大臣就有意见,连皇上也产生了怀疑。有一年岁末,高拱向皇上献上一筐家乡出的拇指般的小萝卜,皇上并没有下旨免新郑赋税,而是下旨:“既然新郑土地如此贫瘠,百姓生活如此艰辛,朕一定要到新郑看望一下那里的百姓。”要说皇帝也真雷厉风行,次日,皇帝就命高拱引路,一些大臣随驾,前往新郑视察。高拱暗暗叫苦,但也无可奈何,只有默默祈求上天保佑了。

皇帝身后人马三级,前呼后拥,鸣锣开道,无非是晓行夜宿,姗姗而行。不日来到了中牟县境,风云突变,刚刚还是蓝天白云,风和日丽,突然间风起云涌,黄沙漫天。到了新郑县境,更是风大沙狂,飞沙迷眼。这就证实了新郑人的一首民谣:“新郑县三大宝,大风、大沙、大红枣。”这其实就是新郑东北地区的特点。但是皇帝不知道这些呀,他不知道高拱把他引到沙窝里来了。皇帝虽然坐在龙辇里,但是他从老牛拉破车般的前进速度和轿夫的吭哧吭哧声,还是洞察到了行走的艰难,从无孔不入的沙粒中体会了什么才是灰头土脸。心中想道:看起来高拱所言不虚。便下令停轿,在内侍的搀扶下,下了龙辇,勉强站在沙窝里,眯着眼向四处张望,只见天地一色灰黄一片。又往沙土地中查看,只见沙窝之中寸草不生,在稍微平坦的地方,只能见到一些稀疏的刚露出头的瘦弱植物,于是问道:“高爱卿,那是何草?”高拱脑子里也在不停地转着圈,脑子中的形象是新郑人常见的“鸡麻皮”,嘴上回答却是:“此草在山西叫黄柏草,在那里能长到一人多高,可是移栽到这里,就委屈了它,只能长二指高了。”皇帝听了,对新郑人十分同情,于是传旨:“免去新郑两年赋税,再从山西、河北赋税中抽出一成,帮助新郑百姓度过饥荒。”高拱听罢跪倒在沙窝里谢主隆恩。

皇帝上辇,继续前行,眼看就接近了县城,高拱心中又暗暗叫苦:天哪!这可怎么办?万一走到土地肥沃的地方就露馅了。这可是欺君之罪呀!正在焦急之中,随从向皇上禀报:“前面有一条河流拦住去路。”高拱听了心中一动,仰面朝天,暗中祷告:“这条河要能涨上一水,我封你为黄水河。”你说怪不怪,刚刚祈祷罢,河水就疯然上涨,大浪滔滔,汪洋一片,漫出河床,并向一行人脚下漫过来。高拱急忙跑到皇上面前禀告:“万岁,前面有一条大河,浪高水深,又无桥梁,不便前行!”大风已经刮得皇上六神无主,口中也吹入了不少沙子,早已没有了前行的愿望,一听大河涨潮拦住了去路,就顺坡下驴,立即传旨,打道回京。从此,人们就把这条河叫作黄水河啦。

郑邑

旧事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