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中原教育 上一版3  4下一版
什么样的学校是好学校
兴校毓秀铸课改 桃李芬芳九州扬
教育因我们而改变
      
返回主页 | 郑州日报 | 版面导航 | 郑州晚报      
上一期  下一期
探索课改新模式
捷报频传结硕果
兴校毓秀铸课改 桃李芬芳九州扬
——郑州十六中探索新课改硕果累累

本报记者 李 杨

“新课程改革带来的转变不仅是教师观念的转变,更是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如果不改革课堂教学,一切理论都是空谈。”直面挑战,作为一所历史悠久的省级示范性高中掌舵人,郑州市第十六中学校长牛学斌为学校的教学发展指明了方向。

郑州十六中着力强化课改理念,创新教学模式,打造“六三”高效道德课堂,实施有效教学;创新德育教育,形成德育特色;研究教育规律,促进教育质量提升;完善管理机制,保障工作落实,构建和谐校园。

当记者走进十六中后,发现新课程改革的人本化、生活化、整合化和弹性化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改革给教师带来发挥创造性的机遇,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成长平台。

探索课改新模式

捷报频传结硕果

走进郑州十六中,记者不禁被一种特殊氛围的课堂所吸引,所震撼:学生有的在黑板上认真地写着、画着,有的在激烈讨论,有的正投入朗诵、表演,老师则穿行于学生之中,不留意简直看不见教室里老师的身影。

但如果一直看下去,你就会发现,这里的课堂不再是“灌输式”课堂,而是以老师引导点拨、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生动课堂。对此,校长牛学斌告诉记者,学校把课改重点放在课堂教学改革上。新课程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应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于是,学生在课堂上就扮演了更加重要的角色。

郑州十六中坚持 “以人为本,自主高效,和谐发展”的课改理念,实施“六三”高效课堂改革,改变了传统的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培养为目的,优化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打造优质、高效、道德课堂。老师只是引导者和启发者,课堂真正的主角是学生。

“六三”课堂教学改革得到了专家同行的高度赞扬,市教育局道德课堂诊断检查组领导高度赞誉十六中的班级文化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学区各校领导、教师多次到十六中考察、学习,十六中副校长訾荣军、教师昝亚娟、董庆媛等人也多次被兄弟学校邀请前去作报告,为他们的课堂改革诊断把脉,《中国教师报》全国课改校的校长、教师也多次到校考察、交流。

此外,学校定期举办“有效教学研究论坛”和“教师体验式培训”,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提升教师实施新课改的能力;同时将“课堂观察”引入学科组的集体备课中,把它作为校本教研的“重头戏”,促使听评课走向专业化。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品正志远的风华少年,博闻广识的阳光学子,自信自强的合格公民”的培养目标、“人人有才,人无全才”的办学宗旨,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特长,效果十分显著。学校高考成绩连年大幅攀升,十六中学生在各种大型学科竞赛、文体赛事中屡获佳绩,已经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2007年,十六中高考成绩辉煌,本科上线167人(不含艺术类本科录取生),68人的宏志班,有36人过重点大学录取分数线,66人过本科线。满雪成被清华大学录取。

2008年,高考上线率超额187%完成目标任务,在郑州市名列前茅;吕程同学一举夺得全国物理奥赛金牌,入选国家集训队,代表中国参加“亚洲第十一届吴建雄科学夏令营”,并被北京大学免试录取。

2009年,在全体师生共同努力下,十六中高考再写辉煌,一本上线人数58人,一本率达 18% ;二本上线182人,二本率56% ;三本上线292人,三本率达79%。2010年,学校高考成绩再创辉煌。一本(重点大学)上线64人;二本上线264人,三本上线384人。

2011年,学校高考成绩再创辉煌。在参加高考人数比上届少120人的情况下,一本(重点大学)上线65人,二本上线173人,三本上线296人。理科最高分657分,文科最高分582分。

2012年,在基数比原来减少2个班的情况下,仍完成一本上线52人,二本140人,三本297人,专科升学率达99.5%。

近年来,郑州十六中高考成绩不断攀升,教育教学质量大幅提高,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学校连续多年被评为“郑州市普通高中教育教学先进单位”和“郑州市学科竞赛先进单位”。

郑州市教育局领导评价十六中是“低进高出”的典型代表。什么叫“低进高出”?“低进”是指中招录取分数线相对同类学校略低,如十六中去年的中招录取分数线是526分,在省级示范性高中里是较低的;但是三年以后十六中学生是“高出”。“高出”就是指这些并非一流的学生三年后发展成了一流的人才,考出了一流的高考成绩。每年都有60余名学生考入全国重点大学,200余名学生升入全国二本院校。

打造精良师资队伍

创造一流学校品牌

在校长牛学斌看来,成绩的背后与十六中拥有一支充满激情、智慧、爱心的优秀教师队伍密不可分。十六中的教师用发展而不是静止的观点来认识学生;用爱与鼓励来助学生成长;决不放弃任何一个孩子,坚信“爱一个学生,就是爱一片未来”。

郑州十六中现有教职工273人,高级教师88人。国家级骨干教师2人,省级名师6人,市级“十大杰出教师”1人,市级名师3人,省级骨干教师12人、省级学科技术带头人7人,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技术带头人10人。其中名师昝亚娟被评为河南省英语学科教育专家、首届河南省中小学名师、郑州市首届十大杰出教师,连续多年获“全国金笔作者”称号;名师董庆瑗获全国英语优质课大赛二等奖,名师方敏荣获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河南省名师訾荣军荣获全国劳动技能大赛二等奖、全国物理优质课大赛二等奖。朱春卉老师获得全国化学优质课大赛特等奖。获河南省优质课大赛一等奖的还有牛立、李三胜、李佳、庞秀华、戴翎等近40位老师;学校人文化管理、良好的科研氛围,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有效机制取得了显著成效,近年来,学校有百余人次在国家、省市各类优质课大赛中获奖。国家级、省级优质课大赛一等奖获得者、河南省教育专家、省市级名师、学科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占教师总数的69%。一大批格高业精、爱生如子的学者型教师伴随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成才。

因材施教多元发展

特色教育铸就英才

物理奥赛,数学、化学、信息等学科竞赛成绩优异是十六中办学一大特点,尤其是物理学科奥赛佳绩频传,连续12年荣获全国中学生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一等奖,十六中多次被评为“河南省学科竞赛先进单位”,十六中被定为省、市高中物理竞赛培训基地。

近年来,郑州十六中的吕程代表河南省参加全国物理奥赛决赛获金牌,被北京大学免试录取;满学成、冯超、董晓帅获全国物理奥赛一等奖,分别被保送至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李向阳、赵陈晨等获得全国计算机竞赛一等奖。

十六中学科竞赛成绩辉煌,素质教育硕果累累。学校每年都有学生因学科竞赛成绩优异而被保送到清华、北大、浙大、西安交大等名校。他们中很多同学已经取得本硕连读、硕博连读的资格。学校每年还有120多名艺术特长生被北京电影学院、北京美院、武汉体院等全国著名学府录取。

质量创造品牌

实力铸就辉煌

优美的育人环境,优秀的师资队伍,现代化的教学设施,先进的办学理念,优质的教育让郑州十六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13年5月,由郑州市政府外聘督学江苏省教育科学院教授程振响、西北师大附中校长刘信生、郑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主任薛英等专家组成的督导评估组对十六中进行了全面的督导评估。结合对郑州十六中的深入诊断和评估,督导组专家用“精细管理、高素质队伍”等“五大亮点”和“人本意识、目标意识、创新意识”等“八大意识”对十六中的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课程改革、德育课程化、校园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情况做了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

十六中也先后被定为人民教育出版社“多媒体教学实验学校”、“河南省校园网示范学校”、“郑州市科研所实验学校”、“西安交大少年班定点招生学校”、 “郑州市师德先进单位”、“郑州市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先进集体”等,连续多年被评为“郑州市教育教学先进单位”、“河南省物理竞赛先进单位”、“河南省变通高中课程改革先进单位”。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大河报》、《教育时报》等多家媒体对十六中的先进办学事迹进行报道。

以现代理念为先导,以创新实践为动力的十六中已把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课程改革,实现教育理想,办人民满意学校,提升学校办学品牌作为使命,正在继往开来的教育之路上谱写着新的华美篇章。

据介绍,郑州十六中“创新实验班”今年秋季将招收50名品学兼优的初中毕业生。学校将配备最好的师资,提供优质的学习生活条件,用爱心和责任培养每一个有梦想、有追求的有志学子,让每一位优秀学生都能升入一流大学。

3上一篇  下一篇4       
版权声明 @ 中原网 网站版权所有